第1章 初遇
老旧的街道失去了以往的热闹,路灯下的灯光变得更加昏黄。寒冷的冬天更加如此,夜里的时候出来的人也少。胡同里住的大多是老人,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最冷的,即使熬过去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胡同里有一个大院子,每年的腊月初八,年轻的熬点粥,老东西们聚在一起说说话,也许还能平安的度过最后时刻。过年的时候很少有人回来,这里人都穷,想着把孩子送出去还能出人头地,说不定有些在外头早死了,没人知道也没人在乎。都没钱,讲啥命呢。
寒冷又寂静的夜晚,屋里灯灭了,都睡了。一声哭泣声滑过了冰冷而又平静的时光。经历过风霜的旧路灯发出昏黄而又微弱的光源,覆盖着白雪,雪花如轻小的花瓣在空中飘荡,落到地板上,堆积成厚厚的雪层。雪层上不知是谁放置了还算结实的篮子,篮子里有个婴儿,虽被厚厚的棉被包围着,衣服却已破烂。显然抵挡不过这个严寒的冬夜,这个小小的身体颤抖着,小脸已经冻得发红,小嘴半张着,他的哭声在这个平静的胡同里回荡,显得那么无助且凄切。小手紧握,似乎想要抓住什么寻求一丝希望,眼中噙着泪,两行晶莹剔透的珍珠坠落在白嫩的小脸上,露出淡淡的哀伤使人怜爱。
在这个无助的夜晚,一双皮鞋与地板的交织声打破了悲伤,身穿黑色大衣的男子走了过来,他的步伐沉稳而有力量,每一步都踏在厚厚的雪层上,留下深深的脚印。当靠近那个婴儿时,他俯下身躯,用一双柔和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孩子,是天太冷吧,他的眼神里露出了微弱的泪光。一双浓密的眉毛下,深邃而富有神性的眼眼睛显得犹为英俊,高挺而优雅的鼻子增添了几分坚定和英气,他的嘴唇线条流畅,对她笑的时候,上扬的嘴角总是透露出一种温柔和亲和力。他轻轻地将篮子中了婴儿抱了起来,紧紧的裹在自己的大衣里,眼神中充满了爱和关怀,仿佛要将所有的寒冷驱散。他用自己温暖的手掌轻轻的抚摸着婴儿的脸颊,也许她感受到了,渐渐地不哭了。这个大雪纷飞夜晚,他成了她的救赎和希望,也让这个婴儿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爱护。
第二天早晨,老的们早早起来扫雪,还是那样安静,这个胡同的人都不太爱说话,只有扫帚在雪地上轻轻的劳作声。大家身穿厚厚的棉袄,头戴毛线帽,他们动作娴熟,默默地扫着自家门前的雪,只是没有邻居间的谈笑声,沉默和扫雪声将静寂的早晨显得更加沉默。这时,一户人家的大门缓缓打开,一位中年妇女走了出来,她穿着家常的棉服,头发简单的挽在脑后,显得干净利落。就在转头的瞬间,她注意到了门口好像有一个婴儿,好奇地走过去,惊了一下,她蹲下身来小心翼翼的抱起了她,这个小生命双眼紧闭,仿佛还在梦中。大娘轻轻的拍打着婴儿的后背,试图唤醒她,但是婴儿并没有醒来,只是发出了微弱的声音。大娘环顾四周,“这谁家娃啊,谁把这么小的娃扔了,这么冷的天孩子不得冻坏了!”但周围没有人回应,大家都知道昨天太冷,躲屋里都受不了,更何况把一个婴儿丢在外面呢?就决定先把孩子带到屋里去。
她抱着婴儿放到了床上,把原本破旧不堪的棉被换成了更加温暖的,她拿出了一些吃食,细心地喂。也许是从没带过小孩,手足无措。大娘轻轻抱起这个小小的东西,心里不知为何,好似有一种莫名的缘分,与这孩子甚是亲切。也许是一个人生活太久,第一次有人打破她安静且平凡的生活,盯着她看了好久。此时这个小婴儿的眼睛微微睁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满眼慈爱的大娘,嘴角微微上扬笑出了声音,那属于孩童天真浪漫的快乐,让她心里一颤,感到了一丝欣慰。那一刻,大娘决定给这个小生命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就开始照顾她,同时也一直在寻找着孩子的亲人。但第一次照顾孩子总是生疏且无助,特别是婴儿,处处要小心,没让大娘少担心。
一个晚上,孩子突然开始哭泣,声音凄厉而持久,大娘心疼不已却束手无策。大娘不爱麻烦别人的,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不好意思地敲响了邻居家的门,门后传来脚步声,一个面容严肃但眼神温和的女太太开了门。“贺大娘有什么事吗?”邻居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疑惑。大娘有些局促,她低下头,轻声说:“对不起,打扰你们了,孩子一直哭,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太太听脸上的严肃表情立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关切和温暖。她温柔地说:“别担心,我过去帮你看看。”邻居太太不急不忙地跟大娘去屋里看孩子。她优雅且从容地照顾着孩子,大娘此时也感到了无力。
太太回到家,丈夫问她去哪了,“贺大娘家,那位寡妇,这么大年纪也没个孩子,父母早死了,一个人孤零零的。这不最近捡了个娃,总算生活有了点起色。”丈夫听完沉默了。
贺大娘给孩子取名贺桃,小名叫桃子。桃子一天天地长大,邻里街坊都认识了。在这个胡同里,桃子吃着百家饭,虽不富裕,但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