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陈丕成
“朝贵兄弟去水枧头了,你此番专程来找我,定是有要紧的事情,有什么事情同我说也可。”杨秀清拉着彭刚进正堂落座,给彭刚上了茶。
自从掌握了上帝会的最高权柄,萧朝贵虽是病痛缠身,却精力充沛,干劲冲天,四处奔走传教,发展新的信徒入会。
上帝会,尤其是紫荆山这片地区的上帝会,形势如此之好,萧朝贵居功甚伟。
杨秀清说的是这事和他说也可以,说明现阶段他在上帝会核心决策层中的话语权仍旧位居萧朝贵之下。
毕竟萧朝贵掌握着上帝会最为精悍的一批武装力量和钱袋子。
彭刚喝了口茶解渴润喉,将他被逐出商行,江口圩的炭行也被官府查封的事情告诉了杨秀清。
“这帮不干人事的劣绅和狗官!”杨秀清得知此事,大为愤慨,冷静下来后道,“你打算怎么办?”
萧朝贵脾气暴躁,压不住火,和萧朝贵共事的九个多月以来,杨秀清被萧朝贵折腾得有些应激,老萧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冲动。
杨秀清担心彭刚脑子一热,要撺掇他们一起攻打江口圩讨,甚至是现在就举起反旗起事。
黄体正是解元,虽然前后考了五次进士都没中。
可他当过学正、训导,尤其是桂林府的训导,一干就是几十年。
曾被全州、桂林、西隆州和桂平有名的书院聘为山长。
黄体正官不大,人脉却广的很。
其底蕴之深厚,绝非王作新之流可以相提并论的。
这便是为什么和黄家团练的冲突中,上帝会明明赢了,杨秀清还是拦住萧朝贵,不让萧朝贵染指黄家在新圩的产业,连王家的院子都没进。
说到底还是忌惮黄体正在广西的官脉,担心黄家急眼了调动广西官场的人脉对付上帝会。
去年年底张嘉祥于贵县起事点燃了广西天地会大起义的引线。
天地会的成功对上帝会的鼓舞也很大。
上帝会内出现了借天地会之势趁机吃了黄家起义的声音。
过年的时候,杨秀清还和萧朝贵、冯云山、洪秀全聚在一起讨论过是否趁着广西清军疲于奔命,扑灭天地会起义的熊熊烈火。
经过数天的讨论,上帝会最高决策层的四人皆认为上帝会的准备工作尚不充分,不宜仓促行事。
上帝会会众虽然发展到了一万五六千人的规模。
可其中能用于征战的青壮最多不会超过三千人。
这三千青壮中,完成整训的恐怕连一半都没有。
最为严峻的问题是上帝会缺少兵器,不仅缺乏火器,连冷兵器的数量都有很大的缺口。
而且这三千青壮分散在各地,只有半数在紫荆山,这对起义很不利。
“找个敢买我炭的人,开辟新财源。”彭刚直接说明了来意。
“去年我购置了上万斤铁料用于打制兵器,现在红莲村的兵器作坊已经步入正轨。”
“早听说冯先生为你训了些有好手艺的匠人,你的兵器作坊打制的兵器想必都是好兵器。”杨秀清长舒了一口气,说道。
“我这正缺趁手的兵器,大伙都抱怨只能拿着不中用的竹枪木刀训练。你看这样可好,蒙冲这边还有些余粮,会里可以给你拨些粮食,你也为会里打制些兵器。”
蒙冲是上帝会的总部,上帝会虽说是个草台班子,可那也是五脏齐全的草台班子。
蒙冲有专门打制武器的作坊。
不过上帝会里手艺最好的匠人已经被彭刚捷足先登,桂平县的好铁料去年也被彭刚买得差不多了。
蒙冲武器作坊无论是武器产量还是质量,反倒不如彭刚的红莲坪兵工厂。
“我来蒙冲就是和秀清大哥,朝贵大哥商议此事的。”彭刚喜道,“多谢秀清大哥!”
红莲坪兵工厂有能力造火铳铸炮的工匠只有十三个,其他工匠中的铁匠,虽然没有造铳铸炮的能力,可打制冷兵器还是绰绰有余的。
彭刚方才看到围堡前操练场上的正在训练的上帝会会众,有像样武器的人不到三分之一,蒙冲这边对武器的需求很大。
“都是会内的兄弟,天父的子民,说什么谢不谢的。”杨秀清喊来陈承瑢,交代说道,“承瑢,你先备五十石粮食,送到红莲村去。”
陈承瑢很快准备好十一辆骡车和牛车,装了五十石粮食。
翌日,吃过饭,彭刚便带上杨秀清介绍给他的两个云南马帮出身的两个汉子赶车返回红莲村。
车夫出身的陈承瑢娴熟地赶着走在最前边的牛车在新辟不久的林中山路逶迤前行。
这个精壮广西藤县中年汉子身边跟着两个十二三岁左右的小后生仔。
两个小后生仔一路上跟小鸟似的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像是有说不完的话。
这两个小后生仔,一个是陈承瑢的侄子陈丕成,一个是陈承瑢的外甥张寒岱。
陈丕成望着在前方开路的二组组员对一旁的张寒岱非常羡慕地说道:“表哥,这些阿哥们不仅都有马骑,还都有火铳,好威风啊!”
年少的陈丕成觉得眼前这些骑马背铳,比他大几岁的哥哥们很是是威风。
“还有两把短剑呢!真阔气!”张寒岱的指了指起码动作又笨拙又不自然的李奇说道,他的注意力被陆勤腰间的两把短剑所吸引。
其实李奇腰间只有一把彭刚奖励的短剑,另一把“短剑”实际上是褐贝斯燧发枪的枪刺。
平常用不到枪刺的时候,一组的燧发铳手们会把枪刺插进腰间的刺刀鞘。
“就是这些阿哥们骑马还没我骑骡子顺溜呢。”陈丕成看着紧张兮兮地跨在马背上,身体非常僵硬的火铳手们笑道。
正笑着,一名火铳手一个不留神,险些从马背上跌落,见此情景,陈丕成笑得更欢了。
运粮的车队走得很慢,走着走着,天就快黑了,不得不停下寻个地方歇脚过夜。
休息的时候,陈丕成眼馋火铳和短剑,揣着个红薯来找李奇:“阿哥,吃红薯不?你把火铳和短剑给我摸摸,这个大红薯给你。”
李奇向陈丕成显摆着他香喷喷,冒着油星子的竹筒饭,不耐烦地支走陈丕成:“去去去,一边玩去,我又不是胡大牛,谁稀罕你的红薯。”
“阿弟,你到我这来。”陆勤的弟弟陆谦去年被张钊那伙残匪打死了,陈丕成让他想到了自己的弟弟,遂将陈丕成喊到了过来,解下腰间佩戴的短剑对陈丕成说道。
“先生有令,我们是火铳手,火铳不能离身。可短剑可以借你把玩把玩,莫要弄坏了,明天到村里时还我。”
“谢谢阿哥,你人真好!”陈丕成大喜过望,一手接过陆勤的短剑,一把将手里的红薯递给陆勤。
陆勤摆摆手拒绝了:“我有饭吃,红薯你自个儿留着吃吧。”
陈丕成向陆勤道了声谢,同他表哥张寒岱在营地附近折了一根树枝,一边用短剑削树枝,一边啧声感叹道:“啧啧,这剑真是又漂亮又锋利!我还以为是样子货哩。”
正在同陈承瑢一起用餐的彭刚看着这两个活泼的小后生仔,问陈承瑢道:“他们是你孩子?都生得蛮俊俏的嘛。”
陈承瑢已过而立之年,在上帝会起家的核心成员中,算是年纪最大的那批。
有两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合乎情理,彭刚以为这两个小后生仔是陈承瑢的孩子。
陈承瑢摇摇头说道:“我孩子身体要有他们两个那么好,脑子有他们那么机灵就省心了。这两个,大的那个是外甥,小的那个是我侄儿。”
陈承瑢虽然有自己的孩子,可一个早夭,一个身体不好,陈承瑢很少带自己的儿子出远门。
侄子?
彭刚眼睛一亮,印象中,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英王陈玉成就是陈承瑢的侄子。
彭刚继续问道:“你的这两个外甥和侄儿叫什么?”
陈承瑢分别指了指在篝火堆旁削树枝玩的张寒岱和陈丕成说道:“大的那个是我外甥,叫张寒岱,小的那个是我侄儿,叫陈丕成。”
陈丕成,那是陈玉成无疑了。
太平天国高层中的不少人在起义后或为避讳,或嫌原来的名字不好等原因改了名字。
比如韦昌辉和秦日纲。
陈玉成的原名为陈丕成。
“这两个孩子确实看着聪明伶俐,我正在招学生,你这个当叔叔舅舅的可以为他们做主么?”彭刚偏头看向陈承瑢。
此时的陈丕成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还不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陈玉成能从太平天国的童子军中脱颖而出,短短几年时间就成长为能挑大梁的大将,说明其军事天赋十分出众。
此等璞玉,若能收入麾下,稍加雕琢,后续给他个表现施展的舞台,必能成大器。
“彭先生能看中他们,是他们的福气,我这就让他们过来拜你为师。”
陈承瑢是极为精明的人,他长期追随杨秀清左右,杨秀清平日里提及彭刚对彭刚赞誉有加。
能得到杨秀清这么高评价的人不多,陈承瑢觉得彭刚虽然年轻,但未来在天国肯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再者,彭刚身边的卫兵个个满面红光,身体健壮,装备精良,衣裳齐整,想来平日里的待遇是很不错的。
让这两个侄儿外甥跟随彭刚,不失为一个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