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朱允熥,开局复活祖母

第72章 初战告捷,收缴兵权

  朱允熥抬头看天:“这事儿极有可能,朱棣未雨绸缪,姚广孝老谋深算,什么招都能使得出来。

  因为你率军驻扎在真定城外,扼守滹沱河,与城内形成了掎角之势,这是十分坚固的防御体系,

  所以,他们便使了这一招美人计把你从真定城中给挤出来。”

  徐辉祖认为朱允熥分析得有理,又问:“你们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准备到哪里去?

  我们正准备去支援真定,以防不测呀。”

  “什么?”徐辉祖说,“我刚从城出来,我们那里,目前并未有什么战事啊。”

  “没有,那是最好了,如今海盗登陆了扬州,正在围攻扬州。

  我已经让外祖父常遇春率兵前往扬州。

  我们得知消息,陈祖义对扬州是围而不打,也不退兵,你说他这是为何?”

  徐辉祖也是一代名将,他一听,想了想,道:“难道说陈祖义是有意牵制和分散你们的兵力?”

  朱允熥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陈祖义和朱棣之间已经达成了协议。

  那一次姚广孝在陈祖义的船上,

  如果陈祖义和朱棣联手,能够打下京师的话,姚广孝答应把东南沿海一带100座城池划给海盗。”

  徐辉祖听了之后,感到十分震惊:“有这样的事儿?看来朱棣为了夺取皇位,不择手段,不惜放下身段,联络海盗呀。”

  “可不是嘛?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儿。”

  “那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徐辉祖感到形势十分严峻。

  “不太好办啊。”

  “你觉得真定城还能保得住吗?”

  朱允熥沉吟了片刻:“恐怕危险了。”

  “难道说朱棣他们用兵有这么快吗?”

  “恐怕比你想象的还要快呀。”

  “我原本打算去济南求助铁铉,不知是否来得及。”

  朱允熥点了点头,道:“铁铉的确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将领,

  但是,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时间上恐怕来不及了。

  另外,铁铉因为上次支援真定,已经被降了职,如果再去找他帮忙的话,恐怕有点为难。”

  徐辉祖一听,心想可不是吗?

  人家铁铉图的啥呀?

  再说了,人家现在只是一个督粮官,督办济南的粮草是他的分内的工作,却要让他出兵帮助咱们守真定,不是为难人家嘛?

  本来真定城中的兵马已有10万,这也不是个小数目了。

  徐辉祖和朱允熥两个人又重新计议了一番。

  果然不出朱允熥所料,徐辉祖刚离开真定,朱棣亲自率军20万从北平又杀了过来。

  与此同时,湘王朱柏亲自率领5万水师,顺着滹沱河下来了。

  真定城。

  将军府?

  李景隆喝醉了酒,正躺在榻上睡觉呢。

  有一名军士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了进来,大声喊道:“将军,大事不好了。

  燕军杀过来了。”

  李景隆迷迷糊糊地坐起身来问道:“你说什么?”

  那名军士用手指着北方:“朱棣又杀过来了!”

  “胡说!你定是看错了!

  朱棣才给我写过信,言辞恳切,差点就向我下跪了,他怎么敢率兵前来?”

  “哎呀,将军,千真万确啊,你快到城头上去看看吧!”

  “果有此事乎?”李景隆只觉得头痛欲裂。

  他下了榻,披挂整齐,登上了城头。

  他手扶着洞口向下观看,也是大吃了一惊。

  只见北城门外燕军铺天盖地而来,漫山遍野,旌旗飘摆,声势浩大。

  李景隆也是懵了。

  他想不明白燕军怎么来的,来无影去无踪,说来就来,事先连一点征兆都没有。

  他把徐辉组的那一万军队撤进了城中,由于他并没有设防,因此,对于朱棣大军的到来毫无察觉。

  看来李广的那一套做法,好像也行不通。

  此时,又有一名军士跑来向他禀报:“将军,我们发现滹沱河头有战船数百艘顺流而下。”

  李景隆脑袋瓜子嗡嗡直响,问道:“哪来的战船?”

  “正是湘王朱柏率军前来的呀。”

  “什么,朱柏也来了?”

  “是啊!”

  李景隆又开始后悔,因为徐辉祖曾经提醒过他,让他扼守滹沱河,他却听不进去。

  他觉得没有必要,守滹沱河干嘛,咱们真定城地势又高,滹沱河的水也淹不到真定。

  如果燕军来了,决滹沱河堤的话,

  只能淹他们自己。

  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荆州的水师却从滹沱河河下来了。

  一阵风吹来,李景隆也清醒了许多。

  他抖擞精神:“不要慌张!朱棣没什么可怕的,他远来,必定兵疲,看我今日擒他。”

  他把之前分给徐辉祖的一万人马给王佐,让他去守滹沱河,以防荆州的水师下来。

  王佐就是一皱眉:“将军,荆州水师数万呀,我1万人马能挡得住他们的战船吗?那些战船上面都装有火炮,十分厉害呀!”

  “这——,”李景隆心想真定城中只有兵马十万也不算多啊,给了你一万,还剩下九万,“王将军,你先坚持一下,等我腾过手来就去支援你。”

  “将军,那你可要快一点儿,时间长了,我可能撑不住。”王佐听他这么一说,也没办法,只好领命前去。

  “你就放心吧,咱哥们儿谁跟谁呀。”

  王佐心想你嘴上说得漂亮,为啥你不多给我一点军队呢?

  李景隆留下一万军队守城,然后,亲自率领八万军队出城,摆开阵势与朱棣的军队对阵。

  朱棣身穿盔甲,骑在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之上。

  他以手遮阳,问道:“对面是表侄李景隆吗?”

  李景隆是李文忠之子,李文忠是老朱的外甥,因此,李景隆是朱棣的表侄。

  李景隆用手一指:“朱棣,你少要和我套近乎!

  如今,你是朝廷的反叛,咱们俩之间就别说什么亲戚不亲戚了。”

  朱棣哈哈一笑:“当年,我和你爹李文忠的关系非常密切呀。

  看在你死去的老爹的份上,我怎么也得给你留点面子。”

  “你少来这一套,说那些都没用。”

  朱棣点了点头:“我给你写的信,你收到了吗?”

  “我自然是收到了,可是,你这个人嘴上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

  你在信上说得那么客气,可是,不知不觉你却率兵来到了真定城下,是何道理?

  你实在是个卑鄙的小人!”李景隆想到此处,十分恼火!

  朱棣并未生气:“你不用生气,人们常说兵不厌诈,兵者诡道也。不管本王用什么办法,只要能打赢你,就是好办法。”

  李景隆大怒:“朱棣,你赶紧下马请降,饶你不死,倘若贻误,悔之晚矣!”

  朱棣仰天大笑:“就凭你?谁与本王出战?”

  话音未落,朱高燧一催马冲了出去:“父王,看我擒他!”

  李景隆手使一杆方天画戟与朱高燧斗在了一起。

  双方的将士都在身后观敌略阵,他们都在为自己一方的将军呐喊助威。

  还别说,李景隆还真有两下子,朱高燧真就不是他的对手。

  两个人打了十多个回合,朱高燧败下阵来。

  朱棣脸气得铁青,骂道:“真是个没用的东西!”

  手下大将朱能一看,拍马舞刀迎战李景隆。

  朱能也是一员虎将,他与张玉、丘福等并驾齐驱都是朱棣手下的头牌大将。

  李景隆心想我在皇上的面前吹的乌丢的,今日就要抖抖威风让他们看看,否则,岂不是让他们小瞧了?

  于是,他越战越勇,

  果然与朱能打了个平手,这已经很不错了。

  朱能也是勇冠三军啊。

  朱棣担心朱能有失,赶紧鸣金。

  朱能听到了铜锣声响,知道朱棣叫他回去。

  朱能退了下来,对朱棣说道:“李景隆果然厉害,我们还是撤吧。”

  朱棣领着手下众军士向郑村坝方向撤去。

  李景隆哈哈大笑:“都说朱棣如何了得,今日一见,不过如此。

  想跑?门都没有,给我追!”

  李景隆率领军队在后面紧追不舍,杀死了数百燕军军士,又俘虏了一千多人,得了不少锣鼓,帐篷,枪刀,器皿。

  李景隆十分高兴,心想耿炳文就是个缩头乌龟,只会躲在真定城中挨打,像朱迪他们这些叛臣贼子,就得给他们迎头痛击。

  真要打他们,他们也害怕!

  不知不觉,李景隆追出去上百里,有手下的将军对他说:“李将军,咱们见好就收吧,还是要以真定城为主啊,万一真定有失,那可就麻烦了。”

  李景隆一听,怒骂道:“我们应该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打到北平去,将朱棣彻底消灭,永绝后患,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向朝廷报捷,同时,请求增兵。”

  于是,李景隆飞鸽传书给朱允炆。

  朱允炆得到了捷报之后,龙颜大悦,看来真是虎父无犬子,李景隆可堪大用啊。

  他赶紧上朝,召集文武,商量此事。

  同时,为了显示他的功劳,特别把耿炳文和郭英也叫了过来,那意思是让他们看看,让他们学学李景隆是怎么打仗的。

  朱允炆把那份捷报让众人传阅了一番。

  齐泰喜上眉梢,因为李景隆打了胜仗,他也有功劳,毕竟他是兵部尚书。

  齐泰清了清嗓音:“陛下洪福齐天,李景隆子承父业,对大明朝廷忠心耿耿,勇不可当。

  陛下当重重地上封赏他呀。”

  耿炳文和郭英在旁边听了,心想我们上次在真定城下杀死了1万多敌军,抓获了1万多名俘虏,陛下却将我们撤了职,

  如今,李景隆不过是杀死数百人,得了1000名俘虏,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朱允炆听齐泰那么一说,点了点头,眼里亮着光:“只恨朕上次没用李景隆,如果早用了李景隆的话,恐怕朱棣早已被擒下了。”

  其实,朱允炆说这话就是有意说给耿炳文和郭英听的,心想你们两个老糟头子就知道守城,难道你们就不知道主动出击吗?

  耿炳文自然听出了朱允炆的言外之意,问道:“陛下,李景隆的军队到达了什么位置?”

  “他现在正在追击朱棣的军队,正在前往郑村坝。

  他打算一举将北平拿下,从此永绝后患,真是勇气可嘉呀。”朱允炆说到这里显得有些兴奋。

  耿炳文却摇了摇头:“陛下,恕我直言,这是很危险的呀。

  北平城防坚固,护城河又深,

  朱棣和北元对抗多年,北元都拿不下来,李景隆就能拿得下北平吗?

  依老臣看,恐怕未必呀。

  如果他拿不下北平,却把真定给丢了,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朱允炆听了,却不以为然:“老将军,你呀,太过于谨慎了。

  朱棣手下的军队是叛军,也是一些乌合之众,他们的心不齐,所以,他们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那么厉害。

  你看人家李景隆只用了八万的兵力,便击退了朱棣20万的军队,并且斩杀和俘虏了上千的燕军将士。

  李景隆现在请求朝廷增兵,你们意下如何?”

  耿炳文听朱允炆这么一说,心想李景隆是朱允炆的表兄啊,他们表兄弟关系密切,自己毕竟是个外人,而且官职已经被拿掉了,此时,应该在家养老啊。

  陛下今天之所以把他和郭英叫过来,就是想当面羞辱他们一下。

  耿炳文还想接着往下说,郭英拽了一下他的衣袖。

  那意思你就别再说了,又何必触那个霉头?

  “咳,咳,”郭英一阵咳嗽,“陛下圣明,李景隆威武啊。”

  他可不像耿炳文那样耿直,说那些有什么用?

  皇上能听自己的吗?

  别惹得皇上不高兴,一怒之下,把自己全家老少给咔嚓了。

  他们现在就是落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了。

  朱允炆神采奕奕,意气风发问齐泰:“爱卿,你是兵部尚书,你觉得可以增兵吗?如果增兵的话,增兵多少合适?”

  齐泰手捻须髯,摇头晃脑:“在微臣看来,完全可以增兵啊,而且,军队的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了。”

  朱允炆微微颔首,目光又投向了驸马梅殷。

  梅殷一直在外训练军队,很少上朝,今日朱允炆也把他请来了。

  因为老朱驾崩之时,留下了40万的军队,交给了梅殷啊。

  梅殷手握兵权,深受老朱的信任,

  朱允炆对他也十分器重,当然,内心深处也有几分忌惮。

  但是,梅殷对于朱允炆大力削藩一事,深表反感。

  他曾经劝过朱允炆,说削藩不能说不对,但是,不能削得太急,削得太急了,便会激起兵变,

  倘若各路藩王联合到一起对抗朝廷,那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儿,说不定都能颠覆大明的江山。

  可是,朱允炆听不进去呀。

  他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大力吹嘘,鼓动之下,把矛头指向了朱棣。

  朱棣集团的利益受到了侵害,朱棣在大将张玉、朱能,谋士姚广孝等人的劝说之下,放手一搏,与朝廷对抗。

  而齐泰当初的计划,让张昺出任北平布政使,谢贵和张信出任北平都指挥使司,

  但是,由于张信的叛变,现在张遇和谢贵都已经被扣押了起来。

  再有,宋忠,徐凯和耿瓛驻扎在开平、临清和山海关一带,但是这三个家伙太过骄傲了,被朱棣使用诱敌深入之计,将他们一举拿下。

  如今,朱棣不但拥有了北平,还占据了开平,临清和山海关一带,声势浩大,

  而且,他还联络了湘王朱柏。

  朱柏率军支援朱棣,攻打真定,

  梅殷更是看不惯齐泰和黄子澄的那一番作为,小人嘴脸,让他感到作呕。

  此时,他见朱允炆问到了自己,不能再装聋作哑了。

  他出班奏道:“微臣以为老将军耿炳文言之有理,请陛下赶紧下旨,让李景隆停止追击,返回真定城,守住真定城才是最大的胜利。

  守住真定,扼守黄河,将朱棣控制在黄河以北。

  只要他越不过黄河,时间久了,军心涣散,到那时,陛下只需下一道旨意,派一名传旨官过去,便可将燕军全部招降。

  倘若真定丢了,朱棣率军越过了黄河,那么,京师就危险了。”

  听了梅殷的话,朱允炆就是一皱眉。

  他手扶着龙椅:“李景隆说在信上说得很清楚,他们大获全胜,形势一片大好,正当乘胜追击呀。”

  谁知梅殷冷笑了一声:“陛下,李景隆不过是斩杀了数百名燕军军士,抓了上千名的俘虏,这算不得什么大胜啊。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上次耿老将军和朱允熥他们斩杀了上万的燕军,抓获了1万多名俘虏,陛下却认为是小胜,难道不是吗?”

  “这——。”朱允炆被他一番话堵得哑口无言。

  齐泰冷笑了一声,接过话茬:“驸马此言差矣,咱们都读过历史,就拿当初的长平之战来说,白起率领秦军击溃了赵括的军队,坑杀了40多万赵军,当时,如果依白起之意,乘胜追击,便可一举拿下赵国的都城邯郸,永绝后患。

  但是,范雎担心白起的功劳太大,将来地位会凌驾于自己之上,于是,劝说秦昭襄王撤兵,说什么军士已经疲惫了,需要休整,从而错失良机。

  后来,秦军又数次攻打邯郸,都没有打下来,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如今,咱们的形势一片大好,李景隆忠于朝廷,勇不可当,

  正如李景隆所说,我们当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拿下北平,永绝后患,怎么能够半途而废呢?

  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将来再想去攻打北平,恐怕就难了。”

  闻言,梅殷再次摇了摇头:“首先,李景隆比不了白起,

  其次,白起坑杀了四十多万赵军,而李锦龙目前才斩杀了数百名燕军,相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

  数百名军士对于朱棣来说,根本就不算一回事儿,因此,这算不得大胜,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再次,北平和邯郸又不一样,北平经过朱棣经营多年,城防非常牢固,护城河又宽又深,

  如果想去围攻北平,没有数10万的兵力是很难把它拿下来的。

  如果北平是那么好拿的话,北元的军队早就把北平给拿下来了。

  另外,荆州的水师已经直逼真定,形势十分危急,据我所知,朱柏拥有战船数百艘,船上配备的有火炮,威力巨大啊,

  李景隆只给了王佐1万人马,能挡得住人家吗?

  万一挡不住,真定岂不是危险?

  因此,我的主意还是让李景隆撤回镇定,赶走荆州的水师为上策,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啊。”

  齐泰眯缝着眼睛看着梅殷:“驸马,你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说你是想拥兵自重,作壁上观吗?”

  梅殷一听这话,顿时恼火了:“你我同为先帝托孤之重臣,你为文,我为武,

  按理说,军队上的事情,我说了算,

  但是,既然陛下任命你为兵部尚书,你的意见我也不得不参考,

  你所说的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如果你认为我拥兵自重的话,那么,好,我现在便把兵权交出来,随便你们怎么处置好了。”

  “你!”

  梅殷也是火爆子脾气,说到此处,把兵符解下,托在手中:”陛下,有人怀疑我拥兵自重,居心不良,请陛下收回兵符,另找他人统领吧。”

  朱允炆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他赶紧打圆场,一笑道:“驸马,你不必多疑,齐爱卿也不是那个意思。”

  “陛下最近我身体有恙,一直在吃药,

  如果我继续统兵的话,的确会耽误事情,

  因此,还是请陛下把兵符收缴回去,另请他人统领,

  至于你们要怎样处置和调用40万的军队,你们看着办好了。”

  朱允炆一看,事情僵在这儿,只好说:“驸马,既然你的身体有恙,那么,好吧,暂时将你的兵符收缴,等你身体康复了之后,再把兵符还给你。”

  “谢陛下!”

  太监王钺把兵符接过,递给了朱允炆。

  朱允炆心想历朝历代谁掌握兵权,谁就有说话权,

  当初汉献帝刘协为什么那么软弱?就是因为他手里没有了实权啊。

  朕只要把这40万军队掌握在手中,谁还敢不把朕放在眼里?

  所以,朱允炆也有他自己的私心。

  他颤抖着手把兵符接在手中,心里踏实多了。

  他总觉得梅殷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似乎有点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太年轻了,阅历太浅,无论自己做出怎样的决定,梅殷都看不惯。

  这也是梅殷经常不来上朝的原因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