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民国从黄埔走向抗战

第19章 让人诧异的陈继承

  何应钦接着话锋一转,语气也凝重起来,又说道。

  “子厚,你这次的担子不轻,你不仅是二连蹬城部队的先锋,负责为二连夺取突破口,还要率少量部队入城搅乱敌军,促使敌军尽快混乱起来,这有些过于危险了。”

  “我们这次只要夺下南门,一团主力就能冲进城,淡水咱们也就拿下来了,如果再堵住了东门,敌军就成了瓮中之鳖,投降是必然的。”

  “所以,你只需搅乱敌人促使他们尽快混乱起来即可,千万不要以身犯险,你知道吗!”

  何应钦能考虑到他一个小排长的安危,这让陈子厚不由有些小小的感动,忙立正说道。

  “谢团长为学生着想,不过学生以为,还是有必要努力搅乱敌军,让他们越乱越好,这样做,不仅能吸引附近的敌人,配合蔡党代表所率奋勇队夺取南门,更能促使敌人早些发生溃逃。”

  “如果守敌在团主力进城前就开始溃散,团主力入城后伤亡就会很小,就为了这,学生冒些险也是值得的。”

  “还有,学生对打巷战有些研究,我率部下城,危险并不大。”

  如果说黄埔学生都是蒋校长的学生,那么在负责军校教学、管理军校所有教官的这位何总教官面前,自称学生就更是应该了,陈子厚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似乎何应钦对于陈子厚自称学生也很受用,再次伸出手在陈子厚的肩头用力拍了两下,然后何应钦没有继续再说这个话题,而是点头道。

  “经扶很担心,子厚你的排还能战斗的人员过少,兵力有些不足,可五连缺员也很大,你们二营的任务又还是很艰巨的,况且昨天二营打了一天,全营伤亡很大,要抽调部队也有困难,所以我会抽调些人加强给你。”

  同样圆脸,甚至也戴着一副圆镜片眼镜的二营长陈继承,似乎有些不满地瞥了刘峙一眼,上前一步说道。

  “团长,这件事我们二营自己能解决,就不劳烦团长操心了。”

  陈继承继续说道,“二营一二两个连伤亡的确不小,可三连一直做预备队,他们已经得到补充,还是满员的,三连的任务是跟随我紧随在陈子厚的后边跟进,我的压力不大,我可以再抽出一个排加强给陈子厚。”

  陈继承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有些诧异。

  陈子厚很奇怪,何应钦是一番好意,陈继承为什么火气十足地呛声,没听说过陈继承和何应钦有什么矛盾啊!

  不禁偷眼看向陈继承背后的党代表茅廷桢和一旁的刘峙这两个二营的营级军官。

  茅廷桢的表情既有尴尬,又有焦急,似乎很为陈继承担忧。

  而刘峙依旧在何应钦面前站的笔直,毕恭毕敬知情溢于言表,对于陈继承的话,丝毫不予理会。

  倒是钱大钧很有些诧异滴看了陈继承一眼,眼中充满疑虑和不解,不过最终也没有出声,而是把目光瞟向何应钦。

  何应钦这个事件主角更绝,他似乎完全就没有听出陈继承语气中的不满,依旧满脸笑意地对陈继承说道。

  “武民,你的任务也不轻松,你进城后还要在城下尽快一路杀向东门方向,在东门附近侧击溃敌,减轻经扶的压力,使逃敌无法全力冲过经扶的阻击,你手中的兵万不可再调,这件事就不要再争了。”

  何应钦虽然乐呵呵地说着,可却是一副不容置疑的语气。

  何应钦不再理会陈继承,而是接着继续对陈子厚说道。

  “跟随我来的正好有团部特务连两个排和侦察连一个排,这三个排是原准备给你们营做预备队的,现在我把侦察排交给你,有你统一指挥。”

  教导团的作战序列很完整,不仅辖三个战斗营、营以下都采用苏俄的三三制编制,团部还直辖有两个机关枪连、一个特务连、一个侦察连、一个通讯连、一个辎重队和一个卫生队。

  另外,司令部炮兵营由于暂时只有两门火炮,勉强算是一个连,暂时也在教导一团。

  这样完整的编制,在此时的国内团一级的部队中很少见,在陈子厚看来,这就是在为日后扩军做准备。

  何应钦说完,他身后就跑过来一位年轻军官,在陈子厚身前站定后说道。

  “侦察队一排排长黄杰,向陈排长报道。”

  黄杰说着,还向陈子厚做了个鬼脸。

  黄杰,字凭家,也是湖南人,和陈子厚是湖南老乡,只不过黄杰是长沙人,陈子厚是湘乡人。

  黄杰年轻时也习过一点武功,身手灵活敏捷,战术动作每次都是优秀,毕业后就进入教导团侦察队任中尉排长,比陈子厚这个排长还少了代理两个字。

  虽然黄杰在三队,陈子厚在二队,可因为老乡的关系,两人关系很好,甚至黄杰还找过陈子厚去他的侦察排传授拳脚。

  何应钦又叮嘱道,“子厚,记住,冲锋时不仅要快、要猛,还要注意保持队形,火力掩护一定要做好,黄排长这个侦察排里有两个湘军出身的老兵,枪法很不错,要好好使用他们。”

  一直没说话的钱大钧这时忽然开口笑道,“敬之兄,这次你可是看走眼了,要说枪法好,你这侦察排里的人恐怕无人能出子厚其右的。”

  钱大钧的话,让何应钦有些诧异,因为急需军官,黄埔一期的学生们学习训练时间很短,其实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学习和训练都很紧张,实弹射击训练要相对少很多。

  而要练出好枪法,实弹射击的数量是必须要保证的。

  所以,在这一时期的黄埔学生们,枪法好的犹如凤毛麟角,即便有比较出色的,也是日后自己训练出来的。

  钱大钧赞赏地看了陈子厚一眼,转头对何应钦说道。

  “这小子在枪械方面有些天赋,虽然咱们的实弹射击训练很少,可他在几次训练后,射击成绩就已经超过我这个教官了,他现在不能说百发百中,可百米靶三枪二十七八环还是没问题的。”

  “这小子甚至还自己花钱去黑市买子弹,找我给他私下教授步手枪各姿射击技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