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明:我真不是朱慈烺

第41章 润物无声

南明:我真不是朱慈烺 眼0珠 2801 2025-05-05 15:27

  郑妍刚进储秀宫就引起了注意,因为她住进了东配殿的暖阁。

  在此之前东配殿只住了两位秀女,分别是无锡顾氏顾湄,太仓王氏王端淑两女。

  她们均出自江南顶级的士绅家族。

  所以当又有人住进去后,自然就成为了其他秀女关注的目标。

  暖阁里,郑妍刚把包裹里面的衣物放进衣柜,就有暖阁的小宫女进来禀报,让她前去正殿,跟随教习女官学习宫廷礼仪。

  郑妍不敢怠慢连忙出门,跟在那小宫女身后,朝着正殿走去

  路过一个花园时,旁边突然先后走出了三人,并跟在后面。

  这三人分别是扬州郑氏嫡女郑沅君,杭州汪氏独女汪明珮和宁波谢家的谢兰若。

  她们家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钱,入宫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成为皇帝的妃嫔,从而提升家族的政治地位。

  免得总被江南那些顶级士绅瞧不起,说他们满身铜臭。

  在入宫前,家里人早已对三人面授机宜。

  想要在宫里站稳脚跟,第一步肯定就是找盟友,抱团取暖,免得被其他贵女欺负。

  不光是她们,几乎所有秀女都是这样干的。

  但是宫里也有规定,严禁秀女互相串门,私下结交,违者问罪。

  所以三人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接触郑妍。

  在储秀宫里面,住在暖阁的秀女,虽然不一定能够成为后宫之主。

  但成为后宫妃嫔,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除非她们自己作死。

  三女对郑妍的第一印象,就是好高,好白。

  大家年龄相仿,但郑妍却比她们要高出不少,肤白胜雪用在她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与此同时,郑妍也在用眼角余光,打量着三人。

  脑海里快速与路上潘庚钟给她看过的资料匹配。

  为了争夺后位,郑家可不光派了潘庚钟随行,还让人收集了不少秀女的资料,以供参考。

  如“扬州郑氏女肤若凝脂,指如削葱,腰纤而肩削,如盐柱支玉山,善饰红妆,额点朱砂。”

  所以,她一眼就认出了额点朱砂的郑沅君。

  随后,又根据“眸含碧波,鼻梁高挺,轮廓深邃”认出了汪明珮。

  谢兰若容貌英气,身材仅次于她,与其他秀女复杂的发髻不同,她的长发只是用一根玉簪子别住,显得有些另类。

  三女对着郑妍盈盈一礼,“见过郑姐姐。”

  虽然禁止私下结交,但只是打招呼的话,监视的宫女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眼前这些秀女,将来很可能有人成为六宫之主,要是得罪狠了,日后肯定遭到清算。

  郑妍的年龄不比三女大,但在这里位高者为尊,姐姐不一定代表年龄,还有地位。

  郑妍当即还了一礼。

  四人进入大殿后,发现这里已经来了不少秀女了,于是她们找了一个位置站好。

  当所有秀女到齐后,教习女官才开始授课。

  在这过程中,有人受到赞赏,也有人受到批评和责罚,宫廷礼仪十分严格,不容许出现一丝差错。

  郑妍靠着自身的天赋,表现得还算不错。

  经过两个时辰的学习后,今天的学习任务才算结束,女官离开后,众秀女也先后离开了大殿。

  路上,郑沅君有意放缓脚步,与郑妍并肩而行。

  两人一边走,一边唇不露齿地细声交谈。

  其实不光是两人,不少秀女都有这样的行为。

  而负责监视的宫女和太监不知道是没有发现,还是故意没发现。

  在交谈中,郑妍大概了解了最近储秀宫发生的事情。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前几天有一个秀女,因私藏男子信物,被廷杖三十,活生生被打死了。

  尽管郑妍入宫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听到这话,心里仍然忍不住有些发颤。

  说到底她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而已。

  “入宫前不是已经搜过身了吗?”

  “对啊,其实大家都知道那秀女肯定是被陷害的,谁让她拿了琴艺第一名,抢了某些人的风头。”

  郑沅君眼中闪过一丝嘲弄,随即又可怜兮兮道:“所以啊,在这宫里,没有靠山是不行的,不然怎么死都不知道,我们就是想投奔姐姐。”

  这个我们,自然还包括谢兰若和汪明珮两人。

  之前,那秀女被杖责的时候,所有秀女都在场观看,那场景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害怕。

  要不然,三人也不会得知郑妍入住暖阁之后,就第一时间冒险接触。

  “沅君妹妹言重了,我算什么靠山,不过大家以后以姐妹相称,共同进退就是了。”

  听到这话,郑沅君脸色一喜,她与后面跟着的两人对视了一眼,然后低声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以姐姐马首是瞻。”

  -----------------

  “李芳,报馆报纸的排版小样,弄出来了没有?”

  朱明将今天的奏疏处理完之后,对着身边的近侍太监问道。

  前几天,他将报馆的事情,全权交给了李芳去办,算算日子,应该差不多了。

  听到问话,李芳连忙将一旁准备好的小样呈到御案前,“启禀皇爷,已经弄好了。”

  为了办好这份差事,这几日他可是费劲了心思,吃睡几乎都守在了那边。

  朱明拿起报纸打量了一下,纸张有些粗糙,色泽泛黄,并非宫里使用的上等宣纸,字体小而清晰,布局也按照了他的要求,分为了几个类别。

  总体来讲,还算不错,就是内容有些保守了。

  就好比如娱乐版块,讲的是朝廷一名官员去了秦淮喝花酒,花了多少银子,然后就没有了。

  而最吸引人的细节,居然没有,差评。

  还有这话本的版块,故事中规中矩,没有半点吸引力,差评!

  其他版块还算可以,勉强评得上中上。

  朱明拿起笔,在小样上面涂涂改改,然后交给李芳,“按照朕给的意见,重新再弄一个小样,不知道怎么找故事,就去找冯可宗或者派人去青楼,茶肆,那里多得是素材,那些广为人知的事情,就不必写上去了,读者感兴趣的是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为了能让明报尽快畅销起来,朱明打算内容先以娱乐花边和民生小事为主,国家政策方面暂且不刊,等热度足够了,再慢慢加上。

  这样一来,报纸销路的阻力也会小一些,免得那些士绅跑来坏事。

  数日后,明报第一期,就开始在应天府正式发售。

  不过因为缺乏宣传,售量不多,好在因为上面的故事和多样化的内容十分有趣。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群,都能从上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因此获得了一致好评。

  几乎看过明报的人,都忍不住派人打听下一期什么时候发售。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