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渤海王

第31章 长安旧事

大唐渤海王 老酣客 3972 2025-05-18 03:01

  张明走到堂屋,在包里翻出那个锡罐,又拿了自己的不锈钢保温杯。

  三女也随他进来,拿了各自的保温杯,不是她们想在刘家夫妻面前显摆,只是她们用保温杯习惯了,而且早晚也得给唐朝人知道。

  刘德行夫妻见四人的杯子也恁般精致,心中感叹,不过再感叹也不惊奇了。

  阿叶摆了两个她洗好的瓷杯,刘德行道:“再摆两个,给三品四田喝。”

  张贤弟说过不以下人对待这师兄弟,大约是客卿的意思,刘德行也认为这样比较好。

  庄四田提来陶瓮,叫道:“郎君,水已烧开。”

  张明打开锡罐,捏一小把茶叶,在每个瓷杯和自己四人的杯中,各放了一小撮。

  刘德行见张明没了下文,忍不住问道:“贤弟,仅此而已?”

  张明大概知道唐朝人是怎么烹茶的,不过那是书上说的,谁知真假,便故意装作懵懂问道:“还有什么?”

  刘德行道:“难道不放葱、姜、大枣、桂皮吗?还有盐。”

  张明心想果然如此,这整出来是啥味啊?香料水?好像还要烹煮,程序不少呢。于是笑道:“仁兄有所不知,小弟带来这茶,什么都不需放,要的是原汁原味,就这样放在杯子之中,沸水冲泡即可。”

  阿叶又跑到西耳房,拿来水瓢,四田把陶瓮倾斜,阿叶将水瓢放在瓮口下,连续接了几瓢,倒入各个杯中。

  孙淑容拿过锡罐,看了看里边的茶叶,又看看瓷杯里,闻了闻,说道:“泡开了,好漂亮呢,味道真香啊。”

  张明笑道:“此茶名唤碧螺春,还有个绰号,叫做吓煞人香,呵呵,仁兄、孙娘子,请品茗。”说着他拿起杯子,吹吹浮沫,慢慢喝了一小口,不慢也不行,水还有些烫。

  刘德行夫妻也都端起瓷杯,先闻味道,啧啧有声,再喝一小口。

  刘德行第一口品了品咽下,又喝一口,慢慢咽下,长吁一口气,满脸陶醉道:“愚兄痴长三十春秋,今日方知品茗之快意。观之汤色如碧,闻之香气似兰,饮之回味甘甜,妙哉妙哉!那些放葱姜盐的,只配给猪喝、给牛饮。”

  张明大笑:“大道至简,返璞归真,不外如是。”

  刘德行也笑道:“贤弟此言深合吾心,正所谓大知闲闲是也。”

  喝了一会茶,孙淑容又说起安排侍女之事,陈墨道:“有阿叶一个就好,这两个还是孙娘子带在身边吧。”

  孙淑容哪能同意:“本来今日就是为了娘子们才买她二人,加上阿叶,正好你们一人一个。只是张郎君身边还无人,要不过几日,叫阿勤过来听用,就是阿俭的兄长,现在公廨田那边做事。”

  陈墨还是坚辞,孙淑容就是不让,刘德行道:“这样吧,新罗的小女娃留下,与阿叶作伴,这女孩我们带走,与阿枝作伴。”

  双方再无异议。

  孙淑容又道:“陈娘子既是使用阿叶称心,奴家就将她赠与你。明日牙人会来县廨办理这两个丫头身契,办好之后,奴将新罗婢连同阿叶的身契一同交予娘子。”

  她又对阿叶道:“你今后就是张郎君陈娘子的人,快拜见郎君与三位娘子。”

  陈墨要推辞,阿叶已经跪下,给郎君主母们叩头。

  孙淑容又道:“既是此婢已归张家,就请郎君为她们赐名。”

  张明道:“不必了吧,阿叶这个名字很不错呢。”

  孙淑容笑道:“此名属于刘家,奴将此名给予新买的丫头。”

  张明想起了香港电影《三笑》里的镜头,二奶奶对唐伯虎说:前任的华安就是为了搞丫鬟才打出去的。在世家眼中,小厮侍女的名字其实就是个代号,可以互换的。

  张明想了想,指指原来的阿叶:“那好,你就叫前程。”又指指新罗女孩:“你就叫似锦。”

  刘德行眼中一亮:“贤弟取的好名,愚兄祝贤弟前程似锦。”

  陈墨、林楠和刘欣然相视一笑,她们想起在崂山下的那两嗓子。昨天早上还在狼狈求生,今日就能使奴唤婢,人生际遇之奇莫过于此。

  一个执衣走了进来,请示县尊,说晚膳备好,在哪里就餐?

  刘德行道:“在三堂吧,酉时中开宴。”

  孙淑容道:“用过晚膳后,娘子们早些安歇,明日还有好多事呢。”

  刘欣然道:“是啊,又要做衣服,又要做鞋子。明早阿信阿琪也跟你阿母过来,我为你们设计一套最好看的新衣。”

  两个小孩高兴坏了,给刘小娘子道谢。

  孙淑容道:“今日买的布帛可能不够,我再带几匹过来。”

  刘欣然笑道:“孙娘子你不用带,一会必定有人送来。”

  话音未落,守门白直进来禀报,丝帛行顾东主求见,他儿子也过来,还挑着一个挑子,里面是绸缎绢帛。

  林楠轻轻打了刘欣然一巴掌:“你这丫头,嘴啥时候开的光?”

  众人将顾家父子迎进寅宾馆,小顾放下挑子,跪下就给林楠磕头,林楠也拦他不住。

  顾家父子又给刘明府、张郎君和诸位娘子见礼。

  林楠问产妇现在怎样,顾家父子回答母子都好。她又叫顾师谅把礼物带走,言道自己举手之劳,用不着这样破费。老顾哪能带走,说区区薄礼,实在难以表达谢意,林娘子一定不能推辞。

  互相让了半天,林楠只好收下。

  顾师谅又道:“明府,张郎君,林娘子,诸位娘子,寒舍已备下酒席,万望赏光。”

  刘德行笑道:“顾东主来得迟了,县廨酒宴已经备好,林娘子去不得贵府了。”

  顾师谅搓了搓手:“都怪鄙人,问了赵市令才知道林娘子住在县廨,觉得不急,便采买了些食材,看着下人做菜,这才过来相邀。明府与郎君娘子,还是去寒舍吧。”

  张明心道,这年代也没冰箱,顾家做好了菜,不吃的话明天就坏了,忒浪费,便道:“依张某看,咱们今晚两席并一席,顾东主你让令郎从你家端几个菜来,刘兄你让膳馆也把酒菜送来,连同顾东主贤父子,咱们就在这寅宾馆里开宴,庆贺顾小东主弄璋之喜。”

  顾师谅拍一下大腿:“甚好,就依张郎君。”他自是求之不得。

  寅宾馆中,摆下四处席面。

  正屋四位娘子带一个小女孩,东厢房两位小伙子,东耳房三个小丫头,至于刘张二君外加顾氏父子还有小男孩阿信,则就坐在院中,借着正房与厢房灯光,再有天上半轮明月,也不虞会把菜吃到鼻中。

  阿枝和阿俭先不能吃,分别伺候男女两桌,待新出炉的前程似锦和阿叶吃过再换班。

  本来张明如此安排有些惊世骇俗,虽说是在耳房吃,但哪有侍女与主人同时进食?张明说两个女孩在人牙手中只怕从来也没吃饱过,今日就让前程先带她们吃顿饱饭,也算为他们接风。

  女桌一直比较斯文,男桌喝着喝着就开始有了气氛。

  先前顾师谅自我介绍是出自会稽顾氏,但曾祖父辈已迁居吴郡,现更名为苏州,张明差点没拉着老顾聊一聊碧螺春和太湖翠竹。

  顾师谅敬了刘德行一杯,说道:“鄙人听闻明府来即墨之前是在京师为官?”

  刘德行道:“不错,本官原在天策上将府,为秦王,即太子殿下幕府效力。”

  顾师谅道:“鄙人年轻时也在长安住过几年,家叔在大兴城利人市经商,这是前隋称呼,如今是长安西市,鄙人那时跟他学习经商,后来到这即墨自己开店。”

  张明道:“现在顾东主还去长安吗?”

  顾师谅道:“好叫郎君知道,鄙人店中绢帛布匹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江南老家,二是蜀中,三么,就是长安。其实只算两个,蜀中锦缎经长江到苏州,与苏州货物一并发来。至于长安,鄙人或两年,或三年,总要去一次。”

  其实这些生意经老顾一般不会对人讲起,可是明府和张郎君,肯定不会在即墨开店卖布跟他抢饭碗,说了也无妨。

  张明很有些向往:“张某过些天要去长安,但不知大唐帝都到底是何模样?”

  顾师谅笑道:“长安城方圆八十里,人口数十万,端的是天下第一大城,郎君到时就知道了。”

  刘德行道:“是啊,本官离开京师只有数月,却已想念了。”

  顾师谅道:“太子殿下外放明府,原是要明府在地方历练几年,之后必然还要升迁京中。”

  刘德行哈哈一笑:“借顾东主吉言。说起京师,本官倒是想起一桩旧事,那时情景,虽已过去数年,但仍历历在目,本官终身不会忘记。”

  张明与顾氏父子被刘德行此话激起兴趣,两眼看着明府,一眨不眨。

  刘德行缓缓说道:“那是武德四年,本官历经艰险,于二月间赶到长安,投奔大兄,不料大兄已随秦王殿下出征洛阳,剑指伪郑王世充。本官来到秦王府,诸要员都已随军东去,只主簿接见,安排本官一个典签职务。”

  “五月间,听闻秦王殿下大战武牢关,一战擒二王,长安百姓一片鼎沸,彻夜不眠,欢庆达旦。”

  “待到七月,秦王班师,初九甲子日,王师至长安。秦王殿下,今之太子,身披黄金甲,胯下什伐赤,齐王元吉、李世勣、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段志玄、刘弘基、王君廓、郭孝恪等,凡二十五将从其后,德威大兄也在其中。”

  “秦王率领铁骑万匹,刀枪林立,剑戟森严,前后部鼓吹,声动天地。长安百姓,扶老携幼,万人空巷,道边围观,欢声如雷,彩声如潮。那时,本官正在人海之中。”

  刘德行似乎陷入回忆中,激动得满面潮红。

  良久,顾师谅道:“敢问明府,秦王胯下什伐赤,敢莫是战马么?”

  刘德行道:“正是,此马名叫什伐赤,来自波斯国,高大神骏,浑身赤红,并无一丝杂色,正是一匹宝马良驹。”

  张明知道,刘德行郑重说到武德四年七月甲子日,主要听众其实是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