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太傅:从童生开始,科举当国

第81章 好个太监

  方原执礼道:“卢公所言小生并不清楚,但小生猜度,许是因我曾写过疏浚西湖五利说,这才入了张方伯法眼,方有此一行。”

  卢太监一愣,颇为意外道:“那五利说竟是你写的?”

  方原客气道:“那时小生在杭州候考入学试,与孤山巧遇前布政使余公,大言不惭,写下五利说,惭愧。”

  卢太监脸色和缓起来:“原来如此,余子俊在杭州时,我与他说过几次话,他对抵御北虏有些见解,倒是个能臣干吏。”

  方原心中一动,不会是张方伯心知卢太监对余子俊感官不错,这才让自己过来,打开突破口吧?

  果然,又听卢太监道:“你的五利说既然是余子俊有意留下,那老夫倒是可以与你闲话两句。”

  方原面上一喜:“多谢卢公。”

  卢太监抿了口茶道:“其实张藩台早前托人以疏浚西湖五利,来游说我时,我就颇为心动。只是嘛...”

  卢太监放下茶盏,轻笑道:“小秀才可知,西湖从景泰时就有人提议疏浚,为何至今迟迟未能成行?”

  方原心中一笑,这不巧了吗,那日与陈洵夜谈,押中题了。

  “卢公应该是指占地的小民吧?”

  卢太监脸上露出激赏之色:“你这秀才见识不俗,没有夸夸其谈,说什么豪绅占地。”

  方原笑道:“以公公乃天子近臣,浙江镇守,岂会在意区区豪绅?真正让卢公担忧的,还是土里刨食的百姓。”

  这倒不是卢太监如何爱民如子,实在是大明的天下,刚刚经历过荆襄大乱,从朝廷到地方,谁都不愿再生出民乱来。

  西湖有数千亩淤地,世代开垦,有多少小民百姓赖以苟全,若退田还湖,那耕田的百姓又如何生计?

  浙江乃东南财赋重地,若是在西湖之事上处理不慎,逼反了百姓,这个责任谁能担得起?

  卢太监叹声道:“那张藩台想要开浚西湖,以便揽权,我并不反感,做官嘛,不肯任事是庸才!但他初来乍到,能否理清此间利益纠葛,我是不放心的。”

  方原颔首,卢太监的担忧也在情理之中。

  “自圣上登基以来,广西藤峡盗乱、荆襄民乱相继而起,如今鞑靼又入寇河套,侵扰山陕,辽东的女直也不安分。朝廷难,皇上更难,咱是宫里出来的,且不说要为皇上分忧了,怎好再给皇上添堵呢?”

  听卢太监说完,方原回道:“太监所说,乃老成谋国之言!只是小生以为,浚湖的困难自然是有的,要不然前朝大臣何故半途而废?但今人不解决,后人一样要去面对!若公公能力主此事,将来千秋万代,谁人提起西湖,不称您老一声功德主?”

  卢太监抿嘴直笑:“老夫病体残躯,镇守一方,能为老百姓做点好事,不被人骂,就已烧高香了!哪指望被后人称什么功德主?这样吧...”

  卢太监顿了顿道:“你若能给出了两全之法,让个耕种西湖淤田的百姓有个衣食着落,我便领衔上奏朝廷,开浚西湖!”

  会要河泊水利的兴修都是要奏往朝廷,由工部议定后复奏,才会有旨意准否。

  事已至此,也由不得方原退缩,当即接下道:“那在下就往西湖淤田实地走一遭,看一看是否有两全之法。”

  卢太监赞许道:“你这秀才年级虽小,却是个做实事的人,来日为官必为国之干城。”

  方原笑道:“公公谬赞,在下愧不敢当。”

  在寺中用过斋饭,心情颇佳的卢太监兴致勃勃地邀方原到后山闲逛,两人漫步在前,铁奴和樊大远远坠在后面。

  铁奴瓮声瓮气道:“你倒是有血性,体格差我一大截,就敢扑我身上阻拦,就不怕我把你撕了。”

  樊大瞪眼道:“你虽天生了副大块头,却又如何?我答应方叔,要护公子周全,就不可能任你施为!”

  铁奴两只眼睛如铜铃,咧嘴一笑:“还是个忠义之人,俺喜欢。”

  樊大却保持警惕:“我不喜欢你,你太凶了,谁知道你会不会再伤我家公子。”

  铁奴被逗笑,指着卢太监道:“浙江三司大员有多少人想跟在我家老爷屁股后面奉承,我家老爷都不屑一顾,你家公子能与我家老爷一同散步,全浙也是独一份!既然我家老爷看重你家公子,我自然也会敬重,怎可能伤他?”

  樊大闻言心中一松,看铁奴也顺眼多了:“没想到你生得五大三粗,心窍却活泛嘞。”

  铁奴哈哈大笑,朝樊大肩膀上拍了拍:“你这人生得虎背、蜂腰、螳螂腿,是个练武的胚子,有没有兴趣跟我习武?”

  樊大眼前一亮,但旋即警觉:“你打什么主意?”

  铁奴哂笑道:“我能打什么主意,就是瞧你是块料子,人也对俺脾胃,有心指点你一二罢了!”

  樊大先前阻拦铁奴时,能感受到铁奴浑身散发出的慑人力量,有机会受他指点如何不动心?

  但樊大看了眼前边缓步而行的方原,迟疑道:“我得问过公子才行。”

  铁奴咧嘴一笑:“等你想好了,可到镇守府找我就是!”

  这时走在前边的卢太监,对身侧的方原道:“方生与我到明月池一观如何?”

  方原笑道:“但凭卢公吩咐。”

  卢太监亦笑道:“方生可知宋时诗人韩淲有首径山诗?”

  方原想了想,韩淲一生诗作颇多,以径山为题的,怕只有那首“明月池头国一禅”了,本想诵读出来,可瞧见卢太监一脸得意,方原心中哂笑,若是吟出岂不扫了这太监雅兴,于是故作沉思,佯装不知。

  卢太监脸上笑容炽盛:“韩淲一生诗作千百首,尤以《鹧鸪天》最为出名,可我独喜他作的《径山》:明月池头国一禅,残僧依旧占三椽;薰风正绿门前树,积水都清涧下川;坐断千峰因底事,身轻百劫本何缘;箯舆有客登临久,斋罢茗盂香散烟。”

  “公公博学,小生自愧不如。”

  卢太监哈哈大笑,手指虚点:“方生熟读圣贤书,可诗词之道也不能偏废,年纪越长越能品出人生真味。”

  方原口中称是,心中暗道,这太监还怪有品位追求嘞。

  明月池就在妙喜庵前,绿树掩映下,诗意盎然。

  可此时两人却见不远竹林中却有一僧一俗在言语,那僧人方原见过,正是山道遇见的胖和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