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民国:从巡警到谍战之王

第32章 ? 温馨小聚

  第32章温馨小聚

  举起酒碗:“来,龙哥,弟兄们,咱们再走一个!为了第九队!”

  “干!”又是一轮推杯换盏。

  第九队的凝聚力,在这一片喧闹和酒气中,悄然增强了几分。

  刘灞桥看着一张张带着醉意的笑脸,心里那点花钱的小心疼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

  值!太值了!

  酒足饭饱,状元楼的喧嚣还萦绕在耳边,刘灞桥带着几分酒意,带着昨晚给老妈和妹妹买的礼物回到了钟鼓楼街26号。

  推开院门,家里静悄悄的。

  老娘和妹妹的屋子都熄了灯,显然已经睡熟了。

  他轻手轻脚地走进自己的小屋,脱下沾染了酒气的外套。

  躺在床上,酒劲儿渐渐上涌,脑袋有些晕乎乎的,但意识却异常清醒。

  他又想起了这档子离奇的穿越。

  有时候,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一场醒不过来的大梦。

  从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一头栽进了这个兵荒马乱的民国时代,成了一个叫刘灞桥的小巡警,现在又混进了特务处,当上了副大队长。

  真是……刺激。

  他摸了摸胸口,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两根小黄鱼沉甸甸的分量。

  还有那崭新的中尉领章,这可都是实打实的。

  升官发财,一步步往上爬,这种感觉,倒也不赖。

  虽然每天都像在刀尖上跳舞,可不这么干,又能怎么办?

  在这个世道,没权没势没钱,连条狗都不如。

  为了老娘,为了晓琴,他得豁出去争,豁出去抢。

  他闭上眼睛,脑子里却闪过白玲兰那张冰冷又带着狠劲儿的脸,还有顾佳影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清冷眸子。

  这些女人,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难缠。

  还有那个藏在恒源商行后面的“账房先生”,又会是个什么角色?

  妈的,不想了,头疼。

  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刘灞桥就醒了。

  宿醉带来的头痛不算严重,多年养成的警惕让他几乎是立刻清醒。

  他轻手轻脚地下床,摸索着来到厨房。

  淘米,生火,动作熟练得不像个外人。

  很快,稀饭的香气混着柴火的烟味,开始在清晨微凉的空气里弥漫开来。

  他又找出些剩菜,叮叮当当地准备炒一个。

  脚步声在门口响起,他抬头,看见老娘站在那里,睡眼惺忪,一脸惊讶。

  “灞桥?”

  “你…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老娘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还有几分不敢置信。

  她快步走过来,凑近了些,鼻子下意识地皱了皱。

  “一身的酒气!”

  她伸手拍了下刘灞桥的胳膊,力道不重,语气里却满是嗔怪。

  “又去喝酒了?跟你说了多少次,你那差事,天天跟玩命似的,晚上还不知道歇歇?”

  老娘叹了口气,眼神落在他脸上,仔细端详着。

  “看看你,眼圈都黑了,是不是又熬夜了?”

  老娘伸手拍了下刘灞桥的胳膊,语气里却满是心疼。

  “妈看着你这样,这心啊,就跟揣了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的。”

  “知道了,妈。”刘灞桥转过身,脸上堆起一个轻松的笑,试图打消母亲的忧虑。

  “这不是队里弟兄们非要给我庆贺嘛,最近办了个案子,立了点小功,就多喝了几杯。”

  他含糊地解释着,升迁的事他没提,说了老娘也不懂,反而更担心。

  副大队长?中尉?这些名头在老娘耳朵里,估计就等于“更危险”三个字。

  “您就放心吧,我结实着呢,能有什么事。”

  他心里嘀咕,没事才怪,恒源商行,账房先生,哪一个不是催命符?

  “哥!你真回来啦!”

  晓琴的声音像一阵清脆的风刮了进来。

  她穿着一身熨帖的蓝布学生制服,头发梳成两条乌黑的辫子垂在胸前,脸上是掩不住的惊喜。

  “我还以为昨晚听错了脚步声,是做梦呢!”她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浸在水里的黑葡萄。

  刘灞桥把炒好的青菜盛进盘里,腾出手,从旁边的布包里拿出那支银簪。

  “这个,给你的。”

  “哇!”晓琴的眼睛瞬间亮了。她小心翼翼地把银簪捧在手心,指尖轻轻拂过那些小珍珠。

  “哥,这…这是真的珍珠吗?看着好亮!”

  刘灞桥看着她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心里好笑,嘴上却故意逗她:“假的,玻璃珠子!”

  “才不是呢!”晓琴撅起嘴,宝贝似的把发簪拿到自己发辫旁比划着,“肯定是真的!这么好看!”

  “好看,我们家晓琴戴什么都好看。”刘灞桥敷衍着,嘴角却忍不住翘了起来。

  看到妹妹开心的样子,那点买东西时肉疼的感觉早就烟消云散了。

  “哥,你哪来这么多钱买这些啊?”晓琴忽然想起什么,好奇地问,“你不是说你那差事挣得不多吗?”

  刘灞桥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你哥我自有办法,好好念你的书,少打听。”

  他可不能说自己刚得了两根黄鱼,还升了官,那不得把老娘吓着,也让这丫头胡思乱想。

  “切,小气。”晓琴做了个鬼脸,没再追问。

  站在一旁的母亲看着兄妹俩,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

  “就知道惯着她,”母亲嗔怪地看了刘灞桥一眼,“赶紧洗手吃饭,粥好了。”

  刘灞桥嘿嘿一笑,麻利地洗了手,端起碗。

  稀饭熬得恰到好处,米粒软糯,带着淡淡的米香。

  “妈,您也坐下吃。”他招呼道。

  “晓琴,吃完了哥送你去学校。”

  “哥你真好!”晓琴欢呼一声,差点把碗打翻。

  早饭过后,兄妹俩一前一后走出院门。

  晓琴一路蹦蹦跳跳,还在兴奋地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和那根发簪。

  刘灞桥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目光却警惕地扫视着周围。

  习惯使然,即便是在送妹妹上学的路上,他也没法完全放松。

  到了金陵女子学校门口,高大的梧桐树掩映着典雅的校门。

  “好了,进去吧,好好听课,别惹老师生气。”刘灞桥把书包递给她。

  “知道了,哥,你也要小心。”晓琴仰着脸,难得正经地说了一句。

  “嗯。”刘灞桥摸了摸她的头。

  看着妹妹蹦跳着跑进校门,刘灞桥脸上的温和渐渐敛去。

  他转身,朝着特务处的方向走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