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淳于意
听说贾谊晕倒,周亚夫和吴行明连忙赶回了营区。
现在大家都在堤坝上,营区里基本没什么人。
来到贾谊的帐篷里,只见贾宇紧握住着他的双手,然后跪在旁边,心急如焚。
见到吴行明他们进来,贾宇就像是见到救星一般,直接过来抱住了他的大腿。
“吴师!快救救父亲吧。”
吴行明连忙将他扶起来。“你别急,我们看看太傅的情况再说。”
贾谊此时面色苍白,意识也很模糊,怎么叫都叫不醒。
医者赶来后,仔细地为贾谊做了诊断。
周亚夫询问道:“太傅情况如何?”
那医者看了看一旁的贾宇,然后领着周亚夫到了帐外。
“回郡尉,太傅本就体虚,如今又操劳过度,恐怕...”
“恐怕什么?难道太傅已无药可治?”
“绝非此意,只是在下才疏学浅,实在没把握治好太傅,如今太傅甚为体虚,若是胡乱用药,恐适得其反,因此,还请郡尉另寻名医。”
周亚夫回头看了看帐内,小声询问道:“若是不治,太傅还能坚持多久?”
医者答道:“太傅若是能醒过来,还可活数月,若是醒不过来...”
“别吞吞吐吐的,有话就直接说!”
“若是醒不过来,恐怕活不过明晚。”
听闻情势如此危急,周亚夫追问道:“现在这附近有哪位名医?”
“家师应该能治,但他如今正在邺城,赶过来至少也要三日...”
三日。
贾谊能坚持三日吗?
但只要还有希望,周亚夫也不打算放弃。
他一边让医者动身去雒阳找师傅,一边又传令广招名医,救治贾谊。
百姓们听闻治水的功臣贾谊病危,都想着出一份力。
什么百年秘方、山参还有巫祝,都跑过来凑热闹。
周亚夫当然不放心他们,便派人一一进行审查,结果没一个有用。
虽然有很多捣乱的,但消息很快便传播了出去。
当天夜里,一名驿丞来报。
说昨日有一辆囚车途经驿馆。
从押送的官差口中得知,这囚犯名为淳于意,是一位齐国名医。
他曾为齐国太仓令,所以要被押送到长安接受刖刑(砍去双脚或脚趾)。
而按照囚车的速度,现在多半还停留在阳武县。
连夜去追的话,明日就能赶回来。
听到此人竟是淳于意,吴行明很是惊喜。
淳于意在齐国极富盛名,有‘神医’之称。
当年祝午被调去济北国,淳于意便接替成为了齐国太仓令。
但他志不在此,没做几年,便辞了官,于齐国各地行医,由此声名远播。
当初吴安病重之时,吴行明便想去请淳于意,只是当时没有线索,根本不知道上哪里去找他。
没想到今日竟然在这里遇到了。
吴行明觉得,若是淳于意出手的话,肯定能治好贾谊的病。
于是,在确认情况后,周亚夫将印绶交给了吴行明,让他赶往阳武县,将淳于意请过来。
阳武县距此仅有七十里。
一个多时辰后,吴行明便赶到了阳武县。
此时已是三更天,城内的士卒十分松懈,吴行明在下面喊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注意到他。
“城下何人!”
“我乃河内郡尉使者,快开城门!”
士卒们闻言,也不敢怠慢,连忙将城门尉喊了起来。
城门尉明白情况后,自然不敢轻易开门,而是放下了一个吊篮。
吴行明也只能坐着吊篮登上城楼。
确认过印绶无误后,城门尉便询问起来意。
吴行明问道:“昨日可有一辆囚车入城?”
“囚车?”
城门尉也没有亲自看守城门,便以询问的眼神看向其他士卒。
其中一人答道:“昨日确实有一辆囚车入城。”
“囚犯可是齐国的淳于意?”
“这...这就不清楚了。”
“那他现在何处?”
“应该是被关到了县牢里。”
“带我去见他。”
于是,城门尉一边派人通知县尉,一边带着吴行明去了县牢。
县牢里的狱吏早就睡着了,听闻有上差过来,慌忙起身迎接。
确认有一名齐国的犯人关在县牢里。
吴行明便出示印绶,表示要见一见此人。
狱吏举着火把,带他来到一间牢房前。
吴行明发现,牢房里除了一位长者外,还有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女孩,他们正安详地睡在甘草堆上。
“这孩子是怎么回事?”
一名知情的狱吏解释道:“回郡使,此人乃是囚犯的女儿淳于缇萦,说是要去长安为父亲伸冤,赶也赶不走,他们就干脆一起关着了。”
“倒是个孝女。”
此时,淳于意早就被吵醒了。
他坐起身来,看着众人,十分茫然,不知道这大半夜是怎么回事。
吴行明让狱吏打开牢门,然后走了进去。
“你就是淳于意?”
淳于意警惕地看着吴行明。“老夫正是淳于意,你是?”
“我是谁不重要,不过现在有位病人,需要你过去医治。”
淳于意恍然大悟,原来又是请自己治病,他言语有些不屑。“能深夜来狱中见我,想来这病人身份必然不寻常吧?”
“怎么?医者治病也分人吗?”
“自然不是...”淳于意抬起手中的镣铐。“治病救人,自然是医者的本分,但我如今已是囚犯,并非我想治就能治。”
吴行明闻言当即下令道:“快给淳于医者开锁。”
狱吏解释道:“钥匙在齐国的官差身上,我们也解不开。”
“那就把他们叫过来。”
没多久,负责押送淳于意的官差便赶了过来。
阳武县尉也跟着赶了过来。
听说吴行明要放了淳于意,那几名官差自然不同意。
河内郡尉虽然厉害,但并不是他们的上官。
淳于意要是因此跑了,责任可全在他们身上。
“我们是齐国的官差,只听齐王与陛下的诏命。”
此事属于吴行明与齐国官差之间的矛盾,阳武县的人悄悄站到一旁。
时间紧迫,吴行明也懒得与他们啰嗦。
直接从他们腰间拔出长刀,然后将刀架在那人的脖子上。
“这个,能让你们听命吗?”
谁也没想到吴行明会如此直接,齐国众人也跟着拔出了刀来。
牢狱中一时剑拔弩张。
那些囚犯见状,便跟着起哄,巴不得他们杀起来。
眼看着刀贴着脖子,那人惊惧不已,但还是坚持道。
“我...我乃齐国吏员,你若敢杀我,就是公然造反。”
吴行明不以为意。“那你可以试一试。”
那人最终还是没抗住压力,答应替淳于意解开镣铐。
而后,吴行明找县尉要了一辆马车,载着淳于意和他的女儿离开了阳武县。
他此行太过冲动,但时间紧迫,他也顾不得许多。
再者说,这些麻烦会由周亚夫来处理,也找不到他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