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千年世家,从刺杀吕雉开始

第42章 夜谈

  戌时,吴行明敲响了书房的门。

  过了一会儿,里面才传来周勃的声音。

  “进。”

  吴行明推门而入,只见周勃坐在那里打着哈欠,看样子刚才是睡着了。

  “祝亭见过君侯。”

  “数年未见,别来无恙。”

  吴行明坐到周勃的对面,或许是因为这次牢狱之灾,周勃与三年前相比,苍老了许多。

  “老夫就知道,景王可舍不得杀你。”

  吴行明闻言轻叹了一声。

  周勃也是感叹道:“世事无常,当初曾与老夫一起征战之人,如今也是寥寥无几,就说老夫,此次若是没有你出面相助,恐怕早已身死狱中了。”

  吴行明推辞道:“此次能救出君侯,全靠嗣侯他们,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微小的帮助而已。”

  “不必过谦,亚夫已经将事情都告诉我了。”周勃称赞道:“若说诛灭吕氏、拥立陛下,若论功绩,你才是首功,但你却选择功成身退,实在令老夫倾佩。”

  “祝亭明白,刺杀、偷盗,都不能摆在明面上,不然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周勃经历过这种类似的感觉,当即表示赞同。“确实如此,你就算因此被封了侯,也肯定会受忌惮,难以自保。”

  吴行明不想继续讨论这些,他直接问道:“不知君侯找我来所为何事?”

  周勃也便直言道:“老夫找你来,主要为三件事。”

  “这第一,老夫想知道齐哀王与城阳景王是如何薨的?”

  “哀王整日酗酒,且荒淫不加节制;景王则是疾病。”

  周亚夫再次确认道:“果真如此?”

  “自然,难道我还会骗君侯不成?难道君侯也觉得这是陛下所为?”

  “若是以前,老夫决计不信,可现在嘛...陛下比我想像中,要更精于权谋。”

  “君侯难道后悔了?”

  “后悔什么?”

  “后悔当初不该拥立代王,而是齐王。”

  周勃微笑着摇了摇头。“当然没有,陛下善于权谋,更善于治世,你说,自陛下登基以来,这天下是好了还是坏了?”

  “以我的经历来看,自然是好了。”

  “陛下还是圣明的,只是总想着重用那些年轻人,就比如那个贾谊,入京不到三年,便对政事高谈阔乱,老夫为相时尚不敢如此,他...”

  周勃猛然反应过来,自己这又忍不住议论起朝政来。

  他可不想再进狱中,于是便连忙闭了嘴,并换了个话题。

  “那就再谈第二件事吧,济北王让你来见老夫,所为何事?”

  吴行明知道瞒不过周勃,便直言道。

  “济北王意欲谋反,想趁陛下北上应对匈奴,请君侯统领南北二军,控制长安,再行当年旧事。”

  周勃闻言没有丝毫惊讶,反而是笑道:“这小子,还真敢想,那如今匈奴北逃,他还打算起兵?”

  吴行明猜测道:“以济北王的性子,多半还是会起兵。”

  “你应该明白此事必不可能成功,为何还要助他?”

  “迫不得已。”

  “他有你的把柄,或是挟持了你的家人?”

  吴行明点了点头。

  周勃微微颔首,又问道:“那他有多少兵马?”

  “约有三万人吧。”

  “甲胄、车马呢?”

  “这些我也不清楚,不过听说并不多。”

  周勃摇头道:“陛下在太原,这事确实对他有利,但如今大军都集结在代国,若是他起兵反叛,大军完全可以分兵两路,一路护卫长安,一路直取济北国。”

  “他兵少将寡,绝无胜机,除非能让灌婴、柴武投降,再号召其他封国一起起兵,才有胜算。”

  吴行明道:“君侯所言甚是,但济北王因为两位王兄之死,完全不听人劝诫,还请君侯写一封帛书,言明其中利弊。”

  “这自然可以。”

  说着,周勃当即动笔,以自己的经验,向刘兴居阐述他此次起兵,必将失败的十条理由。

  周勃没读过多少书,所以言辞简练、直白。

  最后也是态度恳切地劝刘兴居不要心存幻想,老老实实当个济北王就行了。

  吴行明收起帛书,然后看向周勃。

  这第二件事说完了,那最后一件事是什么?

  只见周勃正色道:“这第三件事嘛,老夫想请你为家中客卿,辅佐胜之。”

  “辅佐嗣侯?”

  “对,亚夫才智过人,只需稍加历练便可有所成就。”

  “坚儿跟着两位兄长,即便不成器,也不会有过。”

  “唯独这胜之,老夫实在是放心不下,今日他竟然想去找那些狱卒寻仇,老夫百年之后,还不知他能惹出什么事端来。”

  “你文武兼备,若是能留在胜之身边,与他辅佐参谋,老夫便可安心了。”

  “而且此事对你也有好处,陛下虽然逼我辞官,但以后还是会重用我们周家。”

  “到时你也可以摆脱刺客身份,步入仕途,封官进爵,岂不两全其美?”

  吴行明从没想到周勃会主动拉拢他。

  老实说,这个提议确实不错,吴家可以靠着周家,迅速成为大家族。

  但从这段时间的接触来看,周胜之这人并不好相处。

  若是周亚夫的话,他还可以考虑。

  吴行明认真想了想,答道:“多谢君侯看重,只是我家人俱在济南,与绛县相隔千里,此事还需回去与家父商议过后,再与君侯答话。”

  “自然可以,不论你何时想来,老夫都欢迎。”

  夜谈结束。

  他们便各自休息去了。

  次日,周勃携周胜之、公主与薄昭一同进宫拜谢薄太后。

  谢完之后,他们从宫里出来,直接就坐上马车。

  一路出了长安,没有丝毫停留,往绛县而去。

  四日后,他们便顺利回到了绛侯府。

  周勃平安归来,绛侯府数百人外出相迎,场面十分热闹。

  除了亲族外,这里面还有一特殊的人——襄平侯纪通。

  纪通这次来绛县,既是拜访周勃,也是奉刘恒诏命。

  据纪通所言,刘恒对于周勃入狱之事,十分自责。

  还说在回长安之前,会专程来探望周勃。

  那些举报、抓捕周勃的各级官吏,都将扣除半年秩禄,以示惩戒。

  廷尉吴治,因查案不力,致使周勃在狱中被关半个多月。

  即刻去职回乡,由中郎将张释之接任廷尉。

  刘恒对于此事的处理,说好也不坏,不过谁都看得出来,他还是更向着吴治这边。

  但周勃已经不敢再有更多的意见,只能叩谢天恩。

  周勃这边的事情已经解决,吴行明也要动身回济北国了。

  离别之时,周亚夫跟着送了近十里。

  吴行明道:“周君难道要一路将我送回齐地?”

  “那...那就在此作别吧。”

  吴行明翻身上马,正要出发之时,他看向周亚夫,坦诚道:“其实祝亭并非我本名。”

  “我知道。”

  “吴行明,这是我的真名。”

  说完之后,吴行明抽打起宝马,疾驰而去。

  周亚夫留在原地,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低声道:“后会有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