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千年世家,从刺杀吕雉开始

第58章 吴氏家规

  吴行明心中一紧,不知道刘恒为什么单独叫住自己。

  他也不敢多问,只能默默地站在那里。

  窦婴看了看他,然后就领着淳于意父女出了宫殿。

  刘恒转身道:“朕有一封帛书要交给贾卿。”

  吴行明闻言长出了一口气,原来就这么件小事。

  刘恒回到桌案前,提笔在帛书上写着。

  没一会儿,他放下笔,等帛书干后,便让宦官将帛书递给吴行明。

  刘恒又叮嘱道:“将此帛书亲自交到贾卿手中,切不可与他人过目。”

  “喏!”

  吴行明小心翼翼地帛书放入怀中,然后便离开了清凉殿。

  接着,窦婴便领着他们按照原路离开了未央宫。

  出宫之时,他们还遇到了前来拜见刘恒的皇太子刘启,以及太子家令晁错。

  刘启自视甚高,除了窦婴外,都没正眼看过其他人。

  此后三日,窦婴帮助淳于意在廷尉府结案,并交付了六万钱赎罪。

  而这六万钱,几乎可以说是窦婴白送的。

  他直接拿出十万钱,请淳于意为其母及窦皇后看病。

  窦婴此人仗义疏财,颇有侠义之气。

  如此,淳于意终于恢复了无罪之身。

  吴行明本来打算与淳于意一同返回雒阳。

  但刘恒此后数日,多次召淳于意入宫诊治,似乎也有意留他在宫中,担任太医令。

  淳于意刚免除牢狱之灾,自然不好拒绝。

  如此看来,他还得在长安多呆一段时间。

  于是,吴行明便先行返回雒阳,将帛书交给了贾谊。

  时间进入八月。

  贾谊的身体好了许多,不像此前那般虚弱。

  而在看完刘恒的帛书后,他心情更为舒畅,终于没了此前那种抑郁的感觉。

  吴行明离家已经四个月了,他很想回家看看妻儿。

  但如今贾宇还欠些火候,根本没法保护贾谊。

  他只得再多等一段时间。

  训练贾宇时,吴行明忽然想起家规一事。

  他不知道该怎么制定家规,但现在不是有贾谊这位大儒吗?

  请他编写一下家规,还不是轻而易举。

  吴行明提出这个请求后,贾谊欣然应允。

  他最近因为养病,确实很清闲,刚好可以做一些轻松的杂事。

  关于家规,吴行明觉得其他内容,贾谊都可以自由发挥,但只有一点不能改。

  那就是家族任何人都不得干涉长子职业。

  贾谊觉得新奇,他博览群书,只听说子承父业,如此奇怪的家规还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吴行明身上的怪事已经够多了,他也没有过多在意。

  于是,贾谊潜心研究三日后,编写出了一部《吴氏家规》来。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讲究德行、礼法。

  如勤劳、孝顺、谦逊等品德。

  不仅如此,贾谊还为这些家规进行了注解。

  比如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用,然后引经据典,一一解释。

  一部家规,他洋洋洒洒地写了近千字。

  以吴行明的文化水平,根本看不懂,但他能明白,这写得绝对不差。

  吴矩也是惊讶不已,他本来只是想让家族长稳发展,立一个规矩。

  结果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竟然是由贾谊来亲自编写《吴氏家规》。

  这可不单是一部家规这么简单了,可以说是传世名篇。

  九月初五。

  淳于意他们终于从长安回到了雒阳。

  刘恒确实有意让淳于意留京担任太医令,便让窦婴来询问他的态度。

  可淳于意不想再与宫廷扯上关系,多次婉拒了。

  刘恒也没有为难他,在赏赐了一些财物后,让他离开了长安。

  淳于意归心似箭,在贾谊家中短暂停留三日后,便动身返回齐国。

  吴行明很想与他们同行回家,但又放心不下贾谊,因此犹豫不决。

  贾谊看出了吴行明的心思。

  于是,在出发前找到了吴行明。

  “行明与淳于医者同为齐人,为何不一起顺道回家?”

  “我还得护卫太傅周全。”

  贾谊笑道:“如今我身体康健,哪里还需要你来护卫。”

  “可...若是刺客...”

  “放心,如今我已告病还乡,并无职权,他们肯定不会再派人来刺杀我。”

  吴行明还是有所忧虑,毕竟这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一个多月。

  这期间变数太多,要是贾谊突然身死,他该如何向祖父交代?

  但贾谊实在是能言善辩,加上吴行明自己想回家。

  很快,他便被说服了。

  次日,吴行明与淳于意父女一同出发,返回齐国。

  经过荥阳时,周亚夫早已等候在此。

  这次他没有直接邀请吴行明,只是单纯询问起入京的事情,仅此而已。

  简短地交谈后,周亚夫送了吴行明一些礼物,说是让他带给家人,然后又亲自将出城相送。

  周亚夫态度如此真诚,令吴行明实在是不好意思。

  此时堤坝的决口已经彻底封堵住了。

  东郡百姓正在热情地重建家园、田产,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半个月后,一路无碍,他们终于是回到了齐国。

  吴行明顺路带着淳于意他们回了趟家。

  亲人久别重逢,一时很是热闹。

  在吴家休整了两日后,淳于意父女再次启程。

  考虑到往来也就两日的路程,吴行明便打算亲自送他们,顺道再去见见祝午。

  同时他把吴楷和吴安也捎上了,好让他们也见识一下国都。

  夏日炎炎,他们走累了,便在路旁稍作休整。

  吴安躺在车厢里睡着觉。

  吴楷则与淳于缇萦坐在一旁,聊着周围的建筑。

  吴行明见此情形,便向淳于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淳于兄觉得犬子如何?”

  淳于意颔首道:“令郎眉清目秀,谈吐过人,料想日后必能有所作为。”

  吴行明很是高兴。“淳于兄谬赞了,犬子只懂如何修建房屋,难成大事,反而是令爱蕙质兰心,又通医理,日后必能继承淳于兄衣钵。”

  两人互相夸赞着对方的儿女,气氛很是融洽。

  吴行明见差不多了,便直接问道:“淳于兄,不若我们就此订下婚事,结为儿女亲家,如何?”

  淳于意愣了一下,完全没想到吴行明会提起此事。

  “行明有所不知,此事恐怕我也没法做主,小女性情顽劣,只要是认得了的事,那谁也劝不住,此次入京便是如此,若是她不愿意...”

  听起来,淳于意是拒绝了吴行明。

  但从这些日子的相处来看,他说的还真是实话。

  淳于缇萦确实是这样直率的性情,所以这事最终能不能成,还得看吴楷自己。

  到达临淄后,淳于意邀请他们在府中做客。

  并大摆宴席,好生招待了他们一番。

  次日,吴行明便带着吴楷、吴安去拜访祝午。

  路上,他向吴楷问道:“你觉得那淳于缇萦如何?”

  “谁?”

  “淳于缇萦。”吴行明看着他,诧异道:“你该不会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吧?”

  吴楷无力地辩解道:“我...当然知道。”

  “那你们这些天都在聊什么?”

  “我在给她讲这些房屋是如何修的,这么修又有何妙用。”

  “就这些?”

  吴楷茫然道:“那不然还能聊什么?”

  吴行明有些无奈,这孩子似乎有些入魔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