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家风不正
1985年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粮食政策刚刚松动,农民虽然可以自由买卖粮食,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完成国家订购任务。
所谓订购任务就是商业部门和农民签订的‘倒三七’订购合同,三成统购价,七成超购加价。
正常情况下每亩地能产五百斤苞米,也就是一百五十斤需要按订购价一毛二三卖给粮站,剩下的三百五十斤农民才可以根据市价进行贩卖。
永平屯每年的产量差不多在小三百吨,付强健即使把全屯剩下的全采购了也才刚刚好。
“这事还是小规模进行就好,毕竟政策刚刚松动,还是小心点好。”李平建议道。
他前世也从未关注这方面的事,也拿不准其中变动。
“嗯,这个我知道,一共就二百多吨,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周边一划拉就够了。”付强健回道。
“那么多苞米,你到时候放哪里啊。”
“咱们村不是有粮库嘛,今年开始倒三七了,那不就空下来了嘛,到时我给俩钱租个几天就是了。”付强健娓娓道来。
李平听他侃侃而谈,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放下心来。
“到时候要有啥帮忙的就吱声。”李安也说道。
“那就提前谢过哥几个了,小弟敬几位大哥一杯。”付强健耍宝道。
“艹,现在知道叫哥了。”
“滚,我没你这么丑的弟弟。”
几个人大闹一番后,还是将杯里的酒喝掉。
如今几人都有了自己的事业,不管赚多赚少,他们都走在了村里的最前列,甚至在镇里也是头一份,李平真心为他们开心,这辈子不出大意外,他们算是迈入小康水平了。
“老周,你那地都批好了,咋还没盖啊?”李平好奇的问道。
“拿啥盖啊,钱都买机器了,李雯还催我呢,我说等这个冬天打完粮就差不多够了,明年开春再盖。”周航运幸福地说道。
几人今年过完年后都在各自忙着,聚会的时间也少,李平也不知道他俩进展到哪一步了。
“咋样,定下日子没有?”
“年底订婚,明年盖完房子就结婚。”周航运咧个大嘴说道。
在座的除了李平和向志宇有了对象,剩下的都没影儿呢。
“我上次听佩佩话里有话啊,是不是对你有意思啊。”李平捅了捅李安问道。
“有意思能咋滴,我爸也不能同意啊。”李安沮丧的说道。
陈佩佩无论长相还是身高都很出挑,家里提亲的都快踏破门槛了,但是都被她拒绝了,看来根因在李安这里。
至于李安说的家里不同意也是事出有因,陈佩佩的母亲是村花,年轻时一走一过迷倒多少大小伙子,和她爸是包办婚姻,生下她之后就跟着结婚前的对象跑了。
这时扔下家庭孩子跟人跑了还是很轰动的事,在三传五编下,她家的门风就直接到底了,李洪全作为本村的知根知底,也怕儿子娶了她之后被人戳脊梁骨。
李平作为重生者,知道陈佩佩上辈子嫁到了外地,一辈子和老公和和睦睦的,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可能是为了不走母亲的老路,嫁出去后就再也没回过永平屯。
这事外人没法说,只能由李安自己克服,“那你看没看上她啊,上一辈的事关孩子啥事啊,她小的时候因为这个还少受欺负了?”
看着他痛苦的表情,李平又加了一把火道:“你天天去大坝也能路过她家,知道每天有多少人上门提亲,她哪次不都是拒绝的干干脆脆,这摆明了就是等你呢,别一直等不到你,人家寒心了,真嫁走了,到时你哭都找不到地方。”
李安神情更加痛苦,拿起一瓶酒‘咕咚咕咚’一口干了。
‘碰’。
李安把空酒瓶重重地砸在桌子上,坚决的说道:“我回家就跟我爸挑明,要是害怕闲言碎语不同意我俩的事,我俩就搬走,反正我娶定了。”
李平听后吓了一跳,这是个虎A,可他老叔也是个虎B,怕两人因为这个闹得不可开交,他连忙劝道,要走迂回路线。
其他几人也纷纷劝着,这才把他按住。
他们之前也为两人感到可惜,可这事还真不是他们能开口的,今天借着李平开的这个口子,才把心中想的说了出来。
“你先跟陈佩佩透个底,把她稳住,然后回家慢慢跟我四叔磨,我四婶多疼你啊,看着咱们几个马上都结婚了也着急,你那边再一作,这事就八九不离十了。”周航运平时脑子跟糊住了似的,关键时刻也能出点主意。
李安刚才是受了陈佩佩嫁给别人的刺激,此时冷静下来后,积极听取几人的意见,甭管好的坏的,先记着再说,回家一样样使着用。
“放心,我有数,看着吧,说不定还是我先结婚呢。”下定决心后,他豪迈的说道。
李洪双和王永萍做完菜端上来后,并没上桌,而是在外屋地凑合着吃了两口,就回到东屋看电视去了,年轻人一起喝酒他们很少跟着掺和。
大中午的他们也没多喝,明天就秋收了,半夜两三点就得起来,眼下不是放开肚子的时候。
饭后,几人和东屋的李洪双夫妇打完招呼就各自回去了。
李平把要过来收拾碗筷的王永萍退回房间,和向志宇两人收拾起来。
“老向,掰过苞米吗?”刷碗的李平对着向志宇问道。
“没有啊,我家又没地。”向志宇理所当然的说道。
“那么恭喜你,接下来的二十多天将是你这辈子最痛苦的一段经历。”李平向他投去保重的目光。
向志宇坐在板凳上,一脸天真的问道:“哪有那么邪乎,不就掰点苞米嘛,还能咋滴啊。”
李平嘿嘿笑道:“你到时候试试就知道了,今晚早点睡,我怕你过几天站在地里就睡着了。”
向志宇也想起了李洪双磕碜李平的话,“要我说,我大爷说你懒一点不假,二十来亩地而已,咱们四个人几天不就干出来了。”
“希望你能坚持到收完地,别半路跑了。”
“埋汰谁呢,我死都死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