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内部矛盾
散会后,我的目光仍停留在程澈桌上那本与匿名邮件数据分析方法相似的书籍上,心底的疑虑如藤蔓般疯长。程澈顺着我的视线看去,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
“怎么一直盯着这本书看?”程澈笑着问,声音却有些发颤。
我移开视线,强装镇定道:“没什么,只是觉得有点眼熟。”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里的气氛有些微妙。大家表面上依旧各司其职,但我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在空气中弥漫。偶尔的交谈中,同事们看向我和程澈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异样。
距离月底会议已经过去一周了,这天上午,我正在工位上整理新的方案优化思路,组长周扬突然召集大家开会。走进会议室,我发现气氛格外凝重,同事们的表情都很严肃。
周扬清了清嗓子,说道:“最近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家都辛苦了。但是,关于方案功劳分配的问题,团队里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我的心猛地一沉,预感事情不妙。周扬接着说:“有同事反映,这次方案的功劳大部分都被林深和程澈占了,其他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同事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我站起身,大声说道:“这次方案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和程澈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事情。”
这时,实习生小叶怯生生地站了起来,说:“林哥,我知道你们很辛苦,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很多啊。每天加班加点收集数据,整理资料,难道这些都不算吗?”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时语塞。我看向程澈,她的脸色也很难看。
“我觉得大家的付出都应该被看到。”说话的是另一位同事,“但是在这次的经验分享和陆总表扬中,好像只听到了林深和程澈的名字,我们其他人就像不存在一样。”
我试图解释:“我在汇报的时候,也强调了这是团队的功劳……”
“可是结果呢?”那位同事打断了我,“现在大家都觉得是你们两个人出尽了风头,我们呢?辛辛苦苦的工作都白费了吗?”
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大家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我感觉自己就像掉进了一个漩涡里,越挣扎越陷得深。冷汗浸透衬衫领口,我的大脑一片混乱。
突然,程澈站了起来,她的眼神坚定而锐利:“我理解大家的感受。但是,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我和林深遇到了多少困难,付出了多少努力,大家可能并不了解。我们为了解决那些难题,熬了多少个通宵,只有我们自己清楚。”
同事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质疑和不满,有人小声嘀咕:“说得好听,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在抢功。”
“如果你们觉得我们抢功,那你们可以说说,我们哪里做得不对。”程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没有人说话。过了一会儿,一位老员工缓缓说道:“其实我们也不是非要争功劳,只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认可。这次的方案,大家都有份,凭什么好处都让你们占了?”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我明白大家的想法。这次方案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独占功劳。可能是在沟通和表达上出了问题,让大家产生了误解。”
周扬见状,赶紧打圆场:“大家先冷静一下。这次的功劳分配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会重新评估,确保公平公正。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团结起来,继续把方案优化好。”
会议结束后,我和程澈回到工位,心情都很沉重。我看着程澈,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这时,手机屏幕亮起,显示下午三点有个与陆总的会议。距离会议开始只剩两个多小时了,可我现在满心都是团队内部的矛盾,完全没有心思准备会议内容。
程澈似乎看出了我的忧虑,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别想太多了,先把眼前的会议应付过去再说。”
我点点头,努力集中精力,开始整理会议资料。可脑子里却总是浮现出同事们不满的表情和质疑的眼神。
下午三点,我和程澈准时走进陆总的办公室。陆总微笑着示意我们坐下,说:“今天找你们来,是想听听方案后续的优化计划。”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汇报:“陆总,我们针对之前发现的潜在风险,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化措施……”
汇报过程中,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陆总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
汇报结束后,陆总说:“你们的方案思路很清晰,优化措施也很有针对性。我相信,只要按照这个计划实施,方案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听到陆总的肯定,我稍微松了一口气。但当我想到团队内部的矛盾,喜悦之情很快就消失了。
离开陆总的办公室,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城市的霓虹灯亮了起来,映照在街道上,形成一道道五彩斑斓的光带。我和程澈默默地走在回公司的路上,谁都没有说话。
突然,程澈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我:“林深,你真的相信我和那封匿名邮件没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