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被抄家,我成了新太祖

第3章 海瑞人呢!

  淳安县县衙。

  沈秀放下冰裂纹的陶壶时,壶底磕出一圈汗渍。

  案头的黄杨木算盘是淳安县知县从废墟里刨出来的,还能用。

  此刻正噼啪响着。

  “一船霉米,掺三成麸糠,再兑水晒成砂,如此便能最大限度的赈济灾民,想出这个方法赈灾的倒也是个人才。”

  沈秀蘸着盐沫在簿册上画红圈,墨迹被汗晕开。

  门轴吱呀声割裂暑气。

  算盘珠突然卡住。

  沈秀对着门背后的田有禄喝道:“田县丞,海瑞呢!”

  淳安县县丞田有禄一个劲儿的擦着脸上的汗水,不知道是紧张的还是热的。

  “回话!”沈秀一拍桌案,吓得田有禄一哆嗦。

  沈秀前世从刑侦干到一县的父母官,对于官场的这些鬼蜮伎俩他太熟了。

  “调粮印信交接于你,你说做不了主,那好,我让你去寻海瑞来,你推诿半天。”

  “贻误前线战机,你有几个脑袋!?”

  沈秀手持郑铋昌印信,可调动浙江境内大小官员。

  见田有禄这般,沈秀知道自己的猜测没错,淳安县的粮食定然已经被运走了。

  他必须按照郑铋昌的剧本走,让田有禄牢牢记住调粮的印信是他送来的,这口黑锅他必须自己背起来。

  这是郑铋昌给他的生路,也是另一条死路。

  但最起码他可以换来一线生机。

  将印信交割之后,郑铋昌暂时不会杀他。

  但若淳安生了民变,他就是第一个死的。

  若是监正不能在印信交割之前找到他,那他只有造反一条路能走了。

  田有禄支支吾吾道:“这印信小的是真的不能接啊!”

  “沈公子,你请体谅体谅,小的上有老下有小……”

  田有禄要是将印信交割,那他也只有死路一条。

  “田有禄!”沈秀踹翻条凳,抓起凳脚砸向陶壶。

  壶没碎,裂缝渗出浑浊的水。

  田有禄抖了一激灵。

  “我的耐心有限,要么你在这印信上签字,要么告诉我,海瑞到哪里去了,否则……”

  “你家有几口人我杀几口,你让我不好过,我让你死全家!”

  被沈秀这么一吓,田有禄霎时跪地,哭丧道:“剿倭去了,海老爷剿倭去了。”

  沈秀支起身子,缓慢靠近田有禄,随后一脚将他踹翻在地。

  “剿倭?倭寇都在台州,杭州府境内哪里有倭寇?”

  田有禄爬起继续跪好:“小的绝对没有说谎,五日前海老爷就带着一众乡勇去千岛湖剿倭了。”

  “五天?”沈秀眼前一亮。

  五天时间过去了,海瑞还没有回来。

  海瑞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失踪。

  不得不说,郑铋昌的手段确实高明。

  海瑞此人铁骨铮铮,定然不会将粮食借调出去,也不会在这调粮印信上署名。

  但海瑞还真杀不得,千岛湖出现倭寇一切就显得顺理成章。

  县丞田有禄钻营投机,能审时度势,沈秀威逼一二便能将调粮的证据链补齐。

  “县衙里还有多少存粮?”沈秀猛地转身,官袍下摆扫过案头,带翻了那盏渗水的陶壶。

  田有禄慌忙去扶,被沈秀一脚踩住手腕:“说!”

  “三、三百石......”县丞疼得直抽气,“但都是掺了砂石的陈米,给灾民熬粥都不够......”

  话音未落,衙门外突然传来马蹄声。

  沈秀瞳孔骤缩,定睛一看,是锦衣卫的快马。

  监正来了!

  他要摸清楚淳安粮仓的情况,这样才能在在监正面前言之有物。

  他只有一次取信监正的机会。

  淳安到底还剩多少粮,剩的什么粮,这很关键。

  要筹集淳安数万百姓赈灾所用的粮草,他最少要半个月的时间。

  他要在监正面前求得这半个月。

  沈秀一把揪起田有禄的衣领:“带我去粮仓!现在!”

  穿过县衙后院的月洞门时,沈秀突然停住脚步。

  墙角歪着一株半枯的桑树,树根处隐约可见暗红色痕迹。

  他蹲下身捻起一撮土,指尖传来铁锈般的腥气。

  这里发生过战斗,难道郑铋昌对海瑞动手了?郑铋昌绝对不是这种不理智的人。

  海瑞若是真的出事,他背后的清流党绝对不会放过郑铋昌。

  “这是海瑞的血?”他盯着田有禄瞬间惨白的脸。

  “那日......那日海大人说要查账......”县丞的喉结上下滚动。

  沈秀突然暴起,将田有禄按在砖墙上。

  “海瑞死了没?”沈秀强忍着肩膀的疼痛,掐住田有禄的脖颈。

  海瑞若是死了,那他沈秀也离死不远,因为这口黑锅也是他来背。

  同时被朝廷两大党派追杀,哪怕他有通天之能也会死无葬身之地。

  “没……”田有禄是真怕这个疯子杀了自己,赶忙开口。

  急促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沈秀不自觉开始暴虐。

  “听着。”沈秀压低声音,“现在只有我能保你全家性命。”

  “他们为什么要抓海瑞?”

  “不是海老爷,是几个守粮仓的灾民的血,海老爷是真的剿倭去了。”田有禄两眼一闭,抖如筛糠,“至于粮食,粮食是被高府台派人来运走的。”

  “高翰文?”沈秀心头一凛,“打开仓门。”

  田有禄不敢反抗,哆哆嗦嗦的开锁。

  空旷,一望无垠的空旷。

  哪里来的三百石粮食,这里最多有两百石。

  沈秀划开粮袋,捡起地上的米一碾,是陈米。

  这些陈米最多能撑两天……

  沈秀回到中堂,此时上位坐着一个身着丝绸织成的藏青袍服、发丝整齐束于乌纱冠下、不怒而自威的中年男子。

  正是江南织造局的监正杨金水!

  沈秀上前拱手致礼:“学生沈秀,见过杨公公。”

  杨金水轻笑一声:“小沈公子还记得杂家,当真难得。”

  沈秀干咽口水:“公公于沈家有大恩,沈秀万万不敢忘记。”

  “好了好了,小沈公子,杂家没工夫在这里和你掰扯。”杨金水轻轻皱了皱眉头,随后掏出手帕捂住口鼻。

  “郑铋昌给你的调粮印信呢?”

  沈秀从怀里掏出印信,恭敬递了上去。

  杨金水招了招手:“淳安县丞田有禄呢,让他来把名字签了。”

  沈秀脸色大惊,杨金水这是默认让他来背这口黑锅……

  这只有一种情况,这是内阁的一致意见。

  淳安若生民变,沈秀就是被用来平抑民怨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