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星落五丈原,家翁魏延

第9章 权力,谋划

  蜀汉营中,气氛凝重、哀伤而又忙碌。

  各营将军们接获命令后,不敢有丝毫耽搁,如离弦之箭般马不停蹄地奔赴各自营地。

  士卒们闻令而动,迅速而有序地展开行动,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行装与军备。

  营帐被熟练地迅速拆除,物资被小心地妥善装载,兵器被仔细地擦拭保养,战马被精心地喂饱饮足……

  一个营接着一个营,仿若一条蜿蜒盘旋、气势磅礴的巨龙,缓缓地沿着石头水朝着褒斜道的方向坚定进发。

  各色旌旗于微风中猎猎作响,随风尽情飘扬,搭配着那无边无际的白绫,仿佛整个天地都沉浸在一片哀伤之中。

  似是在为丞相黯然送行,又似在诉说着蜀汉壮志未酬的悲怆。

  负责殿后的乃是护军姜维率领的中虎步兵。

  姜维身姿挺拔,骑在神俊的凉州大马上,目光沉稳而坚毅。

  此次殿后的责任重于泰山,关乎大军能否安全撤回汉中。

  长史杨仪并未率先撤退,而是亲自赶到此处,与姜维同行。

  他深知,现在正是表现个人能力的关键时刻。

  唯有在这场撤退行动之中表现得足够出色,赢得众人的认可与赞誉。

  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权力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自己和身边人谋取更大的权势与利益。

  从而更顺畅的接替诸葛丞相的位置。

  昭烈帝刘备自幽州起兵,从大东北辗转万里,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抵达最西南的益州成立基业。

  各地乡党和势力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繁杂程度实难想象。

  自丞相诸葛亮上台之后,虽殚精竭虑,尽力做到公平公正地治理蜀汉,但在掌握权力核心的人员安排上,第一梯队的培养还是不可避免地尽量倾向于南郡人。

  因为诸葛亮作为南郡黄氏的女婿,少年和青年时的活动范围也都是在襄阳,可以说是一个正经的南郡人。

  这其实也是大汉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特色与传统。

  只是在诸葛亮提携南郡人的这一过程中,不少南郡子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无能。

  如马谡因街亭之失而身败名裂,如向朗因包庇马谡而被罢官……而他杨仪之所以能够位居高位,自身能力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南郡人的出身背景。

  接下来,对于杨仪而言,只要能稳住丞相府的基本盘,然后继续确保由南郡人当家做主,便是他需要重点考量与谋划之事。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其他派系的人继续服从于他,为其所用,让他们在这场权力游戏中为自己效力,立功树立威望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姜维作为魏国的降将代表,本身在益州这边既无家族势力作为根基,亦无田产矿产等雄厚资产,更无私人部曲可资调用。

  但却因自身的军事才能而掌握了一定的军权,这样的人物自然是杨仪要重点拉拢与掌控的对象。

  ......

  在众多势力之中,对杨仪威胁最大的,无疑是以魏延为代表的荆州南阳乡党。

  南阳人在诸葛亮之前的提拔中,也是仅次于南郡人的第二序列。

  而魏延在蜀汉军中资历深厚,战功赫赫,且在军中颇有威望与影响力。

  这也正是即便有姜维的提醒,杨仪却依然坚持不给魏延下令撤退的根本原因所在。

  他就是蓄意希望魏延在愤怒与不甘之下,做出一些出格的、违反军纪甚至是叛国的事情。

  如此一来,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这个最大的威胁彻底拉下马,为自己扫除通往权力巅峰的障碍。

  就在这时,远处一片尘土飞扬,显然是有骑卒飞奔而来。

  杨仪的嘴角下意识地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心中暗自思忖:魏延啊魏延,你最好直接进攻我,这样我便能将你一举拿下。

  旁边的姜维眉头微微皱起,目光锐利地凝视远方,片刻后沉声道:“有几十骑,应该是魏军师的使者。”

  闻言,杨仪心中略微有些失望,但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故作镇定地说道:“让他们近前说话。”

  他站在原地,双手背负,眼神中闪烁着狡黠与笃定。

  以魏延那高傲的性子和火爆的脾性,此次必定是派人来兴师问罪。

  在他的盘算里,只要自己在应对使者时表现得足够强势、寸步不让,使者将这一情况传回去后,以魏延的性格,必然会被彻底激怒。

  那时,魏延极有可能会失去理智,做出冲动之举,而这正是杨仪梦寐以求的局面。

  ......

  使者近前,为首的正是副将杜祺。

  看到是此人前来,杨仪的目光闪烁。

  杜祺是南阳人,但进身之阶却是王连,准确来说,他们属于东州派系。

  在李严倒台,东州派系式微的情况下,很多人以同乡之谊转投到魏延等一众南阳大佬麾下。

  杜祺来到杨仪跟前,毕恭毕敬地拱手行礼,随后询问道:“长史,如今大军皆已开始撤退,某等却仍未接到明确指令,不知何故?”

  杨仪听闻,脸上露出一丝诧异之色,旋即说道:“丞相薨逝之际,曾留下遗命,令我带兵返回汉中,而安排魏军师负责断后。

  并说,若魏军师不听号令,军便自发。

  我因唯恐魏军师不听从号令,还特意让司马费祎亲自前去传达指令。

  他即不遵从军令,我便自发。

  现在又让你来询问,是何道理?”

  杜祺心中暗自惊讶,他并不清楚费祎和魏延说了什么,此刻只是恭敬地回应道:“魏将军称并未收到相关军令,所以特命我前来询问详情。”

  杨仪微微仰头,长叹一声,故作无奈地说道:“文长怎会如此行事,莫不是要学李严之运粮说?

  大家都是荆州人,何必如此。

  唉,我便再下一道命令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言罢,杨仪当即命人取来笔墨纸砚,迅速手书一封军令,随后仔细地加盖上丞相府的大印,并调兵的信物,一并交给杜祺。

  杜祺双手接过,神色庄重地声称:“谨遵丞相遗命,某定将命令如实传达给魏将军。”

  杨仪看着杜祺,眼神中多了几分深意,轻轻抬手示意杜祺靠近些,缓声道:“杜将军,你久历沙场,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我向来是极为赏识的。

  丞相虽已仙逝,但大汉的未来仍需我们共同守护。

  此时应遵循丞相遗志,让大军顺利撤回汉中,方为上策。

  还望你多多相劝魏军师,他不过是一个莽夫,断不可意气用事啊!

  我自会表明天子,言说杜将军的功劳。

  届时,荣华富贵、加官进爵,自不必多言。”

  杜祺脸色有些难看,连忙抱拳道:“谨唯。”

  随后带人纵马离去。

  看着杜祺的背影,杨仪目光深沉,他方才言下之意,自然是拉拢杜祺。

  但对方却假装没有听懂......

  哼,南阳人,自矜乃是后汉帝乡,故多高傲。

  殊不知,如今后汉已在蜀中。

  若不是丞相提携,你们与荆南偏鄙,又有何区别,哼哼。

  姜维犹豫了一下。

  杨仪方才拉拢杜祺的手法,虽然有些低劣,却是连环计。

  若能拉拢杜祺自然最好,如果拉拢不到,说明杜祺忠于魏延。

  那样的话,杜祺返回自然会原话,甚至添油加醋的汇报给魏延。

  魏延听闻杨仪说他莽夫,岂能不恼。

  然而此刻杨仪贵为丞相府的长史,属于他姜维的顶头上司......

  所以,姜维并没有再说话。

  ......

  第二日,只见北方尘土遮天蔽日。

  杨仪顿时大喜,魏延,你中计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