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国难?可我只是个小跟班啊

第48章 雷酸汞计划启动

  袁骁带着李仙风来到朱由崧的车驾前,李仙风施礼道:“河南巡抚李仙风拜见世子!”

  车帘掀开,朱由崧弯腰缓身从车厢出来。

  袁骁忙趋前相扶,将朱由崧扶下马车。

  朱由崧素常多伴福王参与各种宴请,于李仙风略有印象,拱手还礼道:“李大人别来无恙!”

  李仙风身为从二品的朝廷大员,身份地位自然比藩王世子要高上许多。

  可朱由崧这个世子又有些不一样。

  而今福王身死,朱由崧继承福王爵位不过或早或晚,所以李仙风对朱由崧的态度,已然将其视作福王了。

  李仙风趋至朱由崧跟前,目中含泪,颤声道:“下官初闻洛阳有难,即率军疾驰来援,孰料仍是迟了一步,以致王爷蒙难,世子流离失所,思之实愧对王恩!”

  袁骁见状,心中不禁暗竖拇指,李仙风这脸色变得比翻书还快,真得跟他好好学学。

  朱由崧又被勾起伤心事,同样眼眶泛红,说道:“王府经此大劫,实在一言难尽,李大人莫要自责,此番多亏了袁骁,要不然就连我怕也是……”

  李仙风闻言心中一动,听世子的口气,这个袁骁在其心中的地位怕是比自己想象中还要高上许多,还好自己提前与其交好。

  袁骁见二人在城门口叙起了旧,连忙说道:“世子一路风尘仆仆,奔波劳累,咱们不妨先进城再谈吧?”

  李仙风忙道:“好好,理当如此!王府尚在修缮当中,便请世子移步府衙暂住些时日可好?”

  袁骁闻言有些疑惑,先前李仙风征调洛阳县衙作为临时居所,几天没见,怎得搬到府衙去了?

  见袁骁面带疑惑,李仙风解释道:“昨日京师传旨,令在下暂代河南布政使,临时总领河南三司军政要务,因此便将行营迁到府衙了。”

  袁骁这才明白。

  巡抚原本多是临时职务,眼下李仙风总领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俨然成了河南名义上的第一人,说是只手遮天也毫不夸张。

  按常理三司互相制衡,绝不可能让同一人总领三司。

  如今估计是辽东战事未平,河南又一片混乱,朝廷无人可用,只能任命李仙风总领三司以作权宜。

  袁骁正色道:“李大人总领三司,果然深受圣上信任,当真前途不可限量!”

  李仙风面色发苦,勉强笑道:“不过是暂代,估计用不了多久,朝廷便会正式任命其他人来赴职了。”

  虽然总领三司看起来风光无限,但个中难处只有李仙风自己知道。

  且不说身负三职位高权重,难免被人戳脊梁骨,一个不小心被人弹劾有割地自立之嫌,那就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大罪。

  再说河南如今叛匪猖獗,只要再发生一起类似当初福王的惨案,那么首当其冲问责的,无疑就是李仙风这个第一大员。

  因此李仙风自昨日接到圣旨之后,便一直提心吊胆忧心忡忡,哪还有旁人以为的意气风发的姿态。

  来到府衙,李仙风原本打算晚上设宴为朱由崧接风洗尘。

  袁骁则看出朱由崧一脸倦容,于是以昨夜遇袭、世子未曾安寝为由,将李仙风的宴请推迟到了明日。

  不过袁骁并未对李仙风提起景万邦杀良冒功的事情,只说是寻常流寇作乱。

  因为眼下李仙风虽然对朱由崧礼敬有加,但还远未到为了朱由崧而与景仰高这样根深蒂固的家族对立的程度。

  若是将朱由崧与景家的矛盾挑明,到时候双方都尴尬,倒不如不说。

  袁骁告别李仙风之后,便独自离开了府衙。

  寻路来到王府,见工匠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修建工作,袁骁便迈步朝里面走了几步,想看看施工进度如何。

  “袁大人,您来了!”

  袁骁扭头,见刘山正快步向自己走来。

  袁骁颔首,沉声道:“不错,这才几天的工夫,能达到这样的进度,看来你们盯得很紧。”

  刘山垂首笑道:“李大人亲自下令,谁敢怠慢工期,小的不过是从旁监工罢了。”

  “常海呢?”

  “他去置办您交代那些物什了,他和那些贩夫匠人比较熟稔,办起事来要比我要方便许多。”

  袁骁点了点头,当初看中常海的便是这一点,如今看来确实还算人尽其用。

  “王府这里还要多久能修缮妥当?”

  刘山掐着手指,盘算了一阵,说道:“约莫半月可以将这一小片损毁不甚严重的宅子修复,若是要将王府恢复如初,少说怕是还要三五个月。”

  袁骁说道:“暂时倒是不需要将王府尽数修葺完成,世子已经回了洛阳城,如今在李大人的府衙暂住,王府这边一旦完工,你便去府衙传信,告知世子可以回王府了。”

  刘山听出袁骁的话里似有他意,疑惑道:“您还要离开?”

  袁骁解释道:“我近日还要替世子往京师走一遭,少说也要月余方能返回,稍后我会派人与你接洽,后续有事你可以直接和我的人商议。”

  “老刘,你这啥时候收工啊?走哇,赶紧吃酒去!”

  二人循声看去,见原来是常海像个二流子一样,吊儿郎当的从远处走来。

  常海一见到袁骁,立马快跑两步,喜笑颜开道:“哎呦,您可回来啦,老子想死您啦!”

  刘山照着常海的屁股就是一脚,常海这才自觉失言,尴尬一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袁骁不以为意,笑道:“我说过只要事情办的漂亮,开些玩笑倒也无妨,我交代你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常海道:“您交代的那些玩意,咱们的人见都没见过,好在您说的详细,图纸也画的清楚,那些匠人照葫芦画瓢,倒也摸索着开始动手打造了。”

  袁骁当初交代的东西包括天平、砝码、烧杯、试管等实验器具,这个时代的人没见过倒也正常。

  天平倒还算容易制作,只要寻个手艺精细的匠人便可以打造。

  砝码的要求也不高,这个时代没有不锈钢,袁骁便打算使用性质较为稳定的黄金作为原材料,以尽最大可能保证砝码的精准度。

  至于克重的问题,那就更没必要担心了。

  科学实验中材料的比重都是相对的,袁骁只有这么一套器具,那么只要自行确定好一克的标准是多少,往后依照此标准进行称重,那就不存在问题。

  这个时代玻璃还没有传入中国,烧杯和试管这类器具,袁骁原本是打算使用水晶打磨制成,但考虑到原材料并不容易获取,只能退而求其次,利用瓷器烧制。

  虽然容器不透明,用起来会有些麻烦,但是条件实在是艰苦,只能待日后有条件之后再改进了。

  袁骁出门之前便使用2000系统点数兑换了[雷酸汞制备法]。

  这会儿将所需原料逐一列出,又附上一锭黄金,一并交付给常海,便独自离去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