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4月17日,汉昭帝驾崩,没有子嗣,皇位继承人空缺,大将军霍光征召已在位昌邑王13年的刘贺主持丧事,由上官太后颁发玺书。刘贺是在凌晨一点左右接到这紧急诏书,他迫不及待地用火烛照着打开玺书,当天中午就急匆匆地出发,带着少年人难以抑制的狂喜,下午四五点就到了定陶,赶了135里路,侍从的马一匹接一匹地累死在途中。很多本该留守昌邑的人员也急不可耐跟着刘贺出发,想去长安同富贵。郎中令龚遂向刘贺进谏,刘贺才把不该跟着来的郎官、谒者50几人打发回昌邑。
刘贺到了济阳,购买了长鸣鸡,又在路上买了积竹杖。经过弘农,刘贺派一名叫善的奴仆用装载衣物的车辆装载沿途抢来的民女。到了湖县,朝廷的使者就此事责备昌邑国相安乐,安乐又告诉了龚遂。龚遂进去问刘贺,刘贺不承认,龚遂说:“既然没有此事,何必要为一个奴仆让大王名誉受损?请把善交给法官处置,以洗刷大王的嫌疑。”于是逮捕了善,交给卫士长,当场正法。
刘贺到了霸上,大鸿胪在郊外迎接,主管车马的官吏奉上皇帝乘坐的车子。刘贺让他的仆从寿成驾车,郎中令龚遂同车。黎明时分,抵达广明苑东都门。龚遂说:“按照礼仪,奔丧的人望见国都就要嚎哭,这里已经是长安的东郭门。”刘贺说:“我咽喉痛,不能哭。”到了城门,龚遂再次提醒,刘贺又说:“城门和郭门是一样的。”直到快到未央宫的东闕门,龚遂说:“昌邑王吊唁的营帐就在闕门外,在驰道的北端,营帐前,有条南北方向的人行道,离这里不到几步远。大王应该下车,向着闕门,面向西匍匐在地,痛哭至哀伤为止。”这次刘贺同意了,于是一路走来,痛哭失声,和礼仪要求的一样。
刘贺在宫中接受了皇帝玺印、绶带,作为汉昭帝的后嗣,继承帝位,但并未拜谒高祖庙,史称“汉废帝”。刘贺尊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上官太后,霍光外孙女)为皇太后。但仅仅继位27天,霍光认为刘贺行为淫乱,但刘贺是在他的主持下册立的,霍光感到很为难,私下里对亲信田延年说了想法。田延年说:“将军是国家柱石,认为此人不能继承皇位,为什么不向太后禀报,再选择贤者立为皇帝?”霍光说:“是有此想法,但不知道在古时是否有这样的先例?”田延年说:“殷商时,伊尹担任丞相,为了宗庙安危,废黜太甲,后人称颂伊尹忠诚。将军这样做,也就是汉家的伊尹。”
霍光举荐田延年兼任给事中,暗地里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划,而后召丞相、御史大夫、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在未央宫商议。霍光说:“昌邑王行为淫乱,我担心会危及社稷,怎么办?”大臣们听到这样的话,吓得胆战心惊,不敢讲话,只是唯唯诺诺。田延年站出来,手按宝剑说:“先帝把幼孤托付给将军,让将军肩负天下重任,就是考虑到将军忠诚、贤能,能够安定刘氏天下。现在群臣鼎沸、社稷将倾,汉室的继嗣以孝为先,才能奉祀宗庙、拥有天下。一旦汉家宗庙绝祀,将军即使死去,还有何面目再去见先帝?今天的讨论不能再有丝毫犹豫,在场的大臣敢有反对者,请允许臣用这把宝剑当场将其斩杀!”霍光谢道:“九卿对我的责备是对的,天下一旦动荡不安,霍光将会受到朝廷内外指责。”在场的大臣纷纷匍匐在地上,叩头说:“天下百姓的性命系于将军一身,唯大将军之命是从。”霍光又即刻与群臣朝见太后,把刘贺不能继承皇位、奉祀宗庙的理由奏报给皇太后,准备废黜刘贺。
刘贺进入宫殿朝见皇太后,没有见到,准备离开,乘坐辇车来到温室殿,中宫黄门宦官在两边扶着门扇,刘贺一进门,随即将宫门关闭,刘贺带来的群臣被堵在门外。刘贺问:“这是干什么?”霍光在旁边跪下说:“皇太后有诏,昌邑王带来的群臣不能进入宫殿。”刘贺说:“干嘛要吓唬人,”霍光派人将刘贺的群臣通通带走,安置在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张安世率领羽林骑兵将这200余人收捕,全部送往廷尉蜀诏狱。太后诏令原昭帝宫中的侍中、宦官守护好刘贺,霍光交代:“小心宿卫,绝不能有死亡或自杀之事。一旦发生,将会使我有负于天下,背负杀主的恶名。”此时,刘贺还不知道自己将被废黜,对身边的人讲:“我带来的群臣有什么罪?大将军为何要抓他们?”过了一会儿,太后的诏命到了,召刘贺进殿。刘贺顿时紧张,说:“我有什么罪?要召我!”
太后穿着綴有珍珠的短袄,身着朝服坐在帷帐里。大殿两边站立着几百个武士,侍御武士手持兵器;期门武士手持长戟,一直排列到殿下。群臣依次上殿,然后召刘贺,跪在太后面前听诏。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尚书令宣读奏书。那刘贺都干了什么坏事呢?且听下回分解。